查古籍
錢乙論肺虛熱云∶唇深紅色,治之散肺虛熱,少服瀉白散。(方見喘咳上氣門中。)
錢乙論虛實熱證云∶朱監(jiān)簿子五歲,忽發(fā)熱。醫(yī)曰∶此心熱也。腮赤而唇紅,煩躁引飲,遂用牛黃丸三服,以一物瀉心湯下之。來日不愈,反加無力而不能食,又下之,便利黃沫。錢曰∶心經虛而有留熱在內,必被涼藥下之,致此虛勞之病也。錢先用白術散生胃中津(方見胃氣不和門,)后以生犀散治之(方見本門)朱曰∶大便黃沫如何?曰胃氣正即瀉自止,此虛熱也。朱曰∶醫(yī)用瀉心湯何如?錢曰∶瀉心湯者,黃連性寒,多服則利,能寒脾胃也。坐久眾醫(yī)至,曰實熱。錢曰虛熱。若實熱何以瀉心湯下之不安而又加面黃頰赤,五心煩躁,不食而引飲?醫(yī)曰∶既虛熱何大便黃沫?錢笑曰∶便黃沫者,服瀉心湯多故也。錢后與胡黃連丸治愈。(方見病后虛羸門中。)
《養(yǎng)生必用》治風勞氣冷百疾,薯蕷丸。并治風弦、背拘倦,胸滿短氣,羸瘦飲食少,小兒泄利多汗發(fā)熱方。
薯蕷(三兩) 當歸 桂(去皮) 大黃豆卷(炒) 熟干地黃 神曲(各一兩) 干姜(三錢) 白蘞(二錢) 甘草(炙,二兩八錢) 人參 阿膠(炒令白。各七錢) 芎 白芍藥 白術 麥門冬(去心,焙) 杏仁(去皮尖,麩炒黃) 防風(去蘆。各六錢) 柴胡(去苗) 桔梗 白茯苓(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彈子大。濃煎棗湯,空心嚼一丸,日午每服。有熱人即丸如桐子大,空心、日午米飲下二十丸,止于三十丸。
錢乙秦艽散治潮熱減食蒸瘦方。
秦艽(去頭,切焙) 甘草(炙。各一兩) 干薄荷葉(半兩,勿焙)
上為粗末。每服一、二錢,水一中盞,煎至八分,食后溫服。
錢乙治面黃頰赤身壯熱。補心安神丸方
麥門冬(去心,焙) 馬牙硝 白茯苓 干山藥 寒水石(研) 甘草(各半兩)朱砂(一兩,研) 龍腦(一字,研)
上末之,煉蜜丸雞頭大。每服半丸,沙糖水化下,無時。
錢乙生犀散治目淡紅,心虛熱方。
生犀(二錢,錯取末) 地骨皮(自采佳) 赤芍藥 柴胡根 干葛(銼。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一、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食后。
錢乙地骨皮散治虛熱潮作,亦治傷寒壯熱及余熱方。
地骨皮(自采佳) 知母 銀州柴胡(去蘆) 甘草(炙) 半夏(湯洗七次,切,焙) 人參(切去頂,焙) 赤茯苓(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姜五片,水一盞,煎至八分,食后溫服。量大小兒加減。
張渙秦艽散治肌熱病方。
秦艽(一兩) 川大黃(銼碎,微炒) 黃 赤小豆 糯米(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食后。
《莊氏家傳》人參犀角散治小兒榮衛(wèi)不和,上焦虛熱,因積變?yōu)榧?,肌熱不已,變?yōu)轲釀?,夜汗頰赤,多嗽不止方。
人參 茯苓 白術(各半兩) 犀角 柴胡(去苗) 鱉甲(醋炙) 甘草(炙) 半夏(姜制。各一分)
上八味為末,姜棗煎。每服半錢,水半盞,煎至三分,濾滓溫服。食后。
《莊氏家傳》初秋虛熱驚悸方。
藿香 土瓜根(各二兩) 甘草(一兩,炮) 草豆蔻(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五分,煎至三分,溫服。
《莊氏家傳》治小兒因患體虛,時復發(fā)熱,不思飲食,或多驚悸。壯氣補虛,黃 丸方
黃 (薄切,用蜜炒黃色) 人參 柴胡(去苗,凈洗) 干薯蕷 赤茯苓(各半兩) 黃芩(小緊者) 生犀末(各一分)
上件細銼、焙燥,搗為末,煉蜜為丸如大櫻桃大。麥門冬熟水磨下。
《莊氏家傳》治小兒虛熱煩渴;又療因吐瀉、煩渴不止及疏轉后并宜服之。人參散方
人參(五兩) 茯苓(八兩三錢) 甘草(一兩,煨) 桔梗 干葛(銼) 生犀(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一中盞,入燈心五莖,同煎至六分,放溫,不計時候。煩渴者入新竹葉。
《孔氏家傳》治童男、室女潮發(fā)虛熱,煩躁羸瘦方。
柴胡 地骨皮(各半兩) 甘草(炙) 細辛(各一分)
上為末,二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孔氏家傳》桃奴丸治心虛有熱,恍惚不常,言語錯亂,尸注客忤,魘夢不祥,小兒驚癇,并宜服方。
桃梟(七枚,別為末。桃不成實,各在枝上者) 桃仁(十四枚,去皮尖) 安息香(以無灰酒酌多少研、飛,去砂石,銀器中慢火熬成膏, 合貯之) 雄黃(用桃葉煮,研、飛取。各三分) 辰砂 生玳瑁(各一兩) 琥珀(別研) 黑犀(石上水磨,澄去水取。
各半兩) 牛黃 腦麝(各一分,別研)
上為細末,和入煎膏,丸如雞頭大,密器封閉,凈室安置。煎人參湯磨下一丸,食后服。病去止藥,未知加丸數。
《孔氏家傳》童男、室女肌瘦潮熱方。
上用青蒿焙干為末,每服三錢。甘草一寸,烏梅一個,小麥五十粒,河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錢乙論肺虛熱云∶唇深紅色,治之散肺虛熱,少服瀉白散。(方見喘咳上氣門中。)
錢乙論虛實熱證云∶朱監(jiān)簿子五歲,忽發(fā)熱。醫(yī)曰∶此心熱也。腮赤而唇紅,煩躁引飲,遂用牛黃丸三服,以一物瀉心湯下之。來日不愈,反加無力而不能食,又下之,便利黃沫。錢曰∶心經虛而有留熱在內,必被涼藥下之,致此虛勞之病也。錢先用白術散生胃中津(方見胃氣不和門,)后以生犀散治之(方見本門)朱曰∶大便黃沫如何?曰胃氣正即瀉自止,此虛熱也。朱曰∶醫(yī)用瀉心湯何如?錢曰∶瀉心湯者,黃連性寒,多服則利,能寒脾胃也。坐久眾醫(yī)至,曰實熱。錢曰虛熱。若實熱何以瀉心湯下之不安而又加面黃頰赤,五心煩躁,不食而引飲?醫(yī)曰∶既虛熱何大便黃沫?錢笑曰∶便黃沫者,服瀉心湯多故也。錢后與胡黃連丸治愈。(方見病后虛羸門中。)
《養(yǎng)生必用》治風勞氣冷百疾,薯蕷丸。并治風弦、背拘倦,胸滿短氣,羸瘦飲食少,小兒泄利多汗發(fā)熱方。
薯蕷(三兩) 當歸 桂(去皮) 大黃豆卷(炒) 熟干地黃 神曲(各一兩) 干姜(三錢) 白蘞(二錢) 甘草(炙,二兩八錢) 人參 阿膠(炒令白。各七錢) 芎 白芍藥 白術 麥門冬(去心,焙) 杏仁(去皮尖,麩炒黃) 防風(去蘆。各六錢) 柴胡(去苗) 桔梗 白茯苓(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彈子大。濃煎棗湯,空心嚼一丸,日午每服。有熱人即丸如桐子大,空心、日午米飲下二十丸,止于三十丸。
錢乙秦艽散治潮熱減食蒸瘦方。
秦艽(去頭,切焙) 甘草(炙。各一兩) 干薄荷葉(半兩,勿焙)
上為粗末。每服一、二錢,水一中盞,煎至八分,食后溫服。
錢乙治面黃頰赤身壯熱。補心安神丸方
麥門冬(去心,焙) 馬牙硝 白茯苓 干山藥 寒水石(研) 甘草(各半兩)朱砂(一兩,研) 龍腦(一字,研)
上末之,煉蜜丸雞頭大。每服半丸,沙糖水化下,無時。
錢乙生犀散治目淡紅,心虛熱方。
生犀(二錢,錯取末) 地骨皮(自采佳) 赤芍藥 柴胡根 干葛(銼。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一、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食后。
錢乙地骨皮散治虛熱潮作,亦治傷寒壯熱及余熱方。
地骨皮(自采佳) 知母 銀州柴胡(去蘆) 甘草(炙) 半夏(湯洗七次,切,焙) 人參(切去頂,焙) 赤茯苓(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姜五片,水一盞,煎至八分,食后溫服。量大小兒加減。
張渙秦艽散治肌熱病方。
秦艽(一兩) 川大黃(銼碎,微炒) 黃 赤小豆 糯米(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食后。
《莊氏家傳》人參犀角散治小兒榮衛(wèi)不和,上焦虛熱,因積變?yōu)榧?,肌熱不已,變?yōu)轲釀?,夜汗頰赤,多嗽不止方。
人參 茯苓 白術(各半兩) 犀角 柴胡(去苗) 鱉甲(醋炙) 甘草(炙) 半夏(姜制。各一分)
上八味為末,姜棗煎。每服半錢,水半盞,煎至三分,濾滓溫服。食后。
《莊氏家傳》初秋虛熱驚悸方。
藿香 土瓜根(各二兩) 甘草(一兩,炮) 草豆蔻(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五分,煎至三分,溫服。
《莊氏家傳》治小兒因患體虛,時復發(fā)熱,不思飲食,或多驚悸。壯氣補虛,黃 丸方
黃 (薄切,用蜜炒黃色) 人參 柴胡(去苗,凈洗) 干薯蕷 赤茯苓(各半兩) 黃芩(小緊者) 生犀末(各一分)
上件細銼、焙燥,搗為末,煉蜜為丸如大櫻桃大。麥門冬熟水磨下。
《莊氏家傳》治小兒虛熱煩渴;又療因吐瀉、煩渴不止及疏轉后并宜服之。人參散方
人參(五兩) 茯苓(八兩三錢) 甘草(一兩,煨) 桔梗 干葛(銼) 生犀(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一中盞,入燈心五莖,同煎至六分,放溫,不計時候。煩渴者入新竹葉。
《孔氏家傳》治童男、室女潮發(fā)虛熱,煩躁羸瘦方。
柴胡 地骨皮(各半兩) 甘草(炙) 細辛(各一分)
上為末,二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孔氏家傳》桃奴丸治心虛有熱,恍惚不常,言語錯亂,尸注客忤,魘夢不祥,小兒驚癇,并宜服方。
桃梟(七枚,別為末。桃不成實,各在枝上者) 桃仁(十四枚,去皮尖) 安息香(以無灰酒酌多少研、飛,去砂石,銀器中慢火熬成膏, 合貯之) 雄黃(用桃葉煮,研、飛取。各三分) 辰砂 生玳瑁(各一兩) 琥珀(別研) 黑犀(石上水磨,澄去水取。
各半兩) 牛黃 腦麝(各一分,別研)
上為細末,和入煎膏,丸如雞頭大,密器封閉,凈室安置。煎人參湯磨下一丸,食后服。病去止藥,未知加丸數。
《孔氏家傳》童男、室女肌瘦潮熱方。
上用青蒿焙干為末,每服三錢。甘草一寸,烏梅一個,小麥五十粒,河水一盞,煎七分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