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幼新書》 瘡疹后減瘢痕第十六

    作者: 劉昉

    《巢氏病源》傷寒發(fā)痘瘡后減瘢候∶傷寒病發(fā)瘡者,皆是熱毒所為,其病折則瘡愈,而毒瓦斯尚未全散。故瘡痂雖落,其瘢猶 ,或凹凸肉起,所以宜用消毒減瘢之藥以敷之。

    譚氏小兒方療小兒面上瘡痘子瘢。

    上用黃明膠,慢火炙為末。溫酒調(diào)服一錢匕,出者服之無瘢,未出服之瀉下。

    譚氏小兒方療痘瘡瘢 。

    上以密陀僧細(xì)研。水調(diào),夜涂之,明旦洗去,平復(fù)矣。

    《圣惠》治小兒熱毒發(fā)疹痘瘡初愈,宜涂瘡瘢方

    蒺藜子 豉(各一兩) 梔子仁(二兩)

    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用醋漿水調(diào)如泥,每夜涂瘡上,來日以淡漿水洗之。

    《圣惠》又方

    胡粉(一兩) 膩粉(一分)

    上件藥相和,研令勻。入煉了豬脂拌和如膏,薄薄涂瘢上。每夜涂之,至明以漿水洗之。

    《圣惠》又方

    鷹糞白(一兩) 衣中白魚(二十枚)

    上件藥細(xì)研,入白蜜調(diào)和如稀湯。用涂瘡瘢上。

    《圣惠》又方

    牡蠣( 為粉,三兩) 土瓜根(一兩)

    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夜取二錢,用白蜜調(diào)涂面及瘡瘢,明旦以暖漿水洗之。

    《圣惠》治小兒傷寒熱毒斑瘡、疹痘瘡瘥后減瘢膏方。

    馬齒莧(自然汁,一升) 煉成豬脂(三兩)

    上件藥相和,以慢火煎成膏,日夜涂瘡瘢上。

    《圣惠》又方

    羊 (一具,用酒一升,浸一宿,來日攪濾去汁。取羊 盡去筋膜) 牛酥(四兩)

    上二味入銀銚子內(nèi),慢火煎三五沸,新綿濾入凈器中盛。每夜取涂面上,來日用生甘草一兩,以漿水二大盞,煎七八沸,去滓,放溫,洗面。

    《圣惠》又方

    豬 (一斤) 天鼠(二枚)

    上二味細(xì)切,入銚子內(nèi),煎煉令天鼠焦,絞濾取膏。日夜摩涂瘡瘢上。

    《圣惠》又方

    上用顱 糞二兩,研如粉。以煉了臘月豬脂三合,調(diào)攪令勻,涂于瘡瘢上。

    《圣惠》又方

    上用川升麻,不計(jì)多少,細(xì)銼,用水煎,去滓取汁。以綿沾汁洗拭瘡瘢上。

    《圣惠》又方

    豉(一升) 羊糞(一合)

    上件藥相和,以水一斗,煎十余沸,去滓??蠢渑?,洗浴瘡瘢。

    《圣惠》又方

    上用黃柏細(xì)銼二兩,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摩拭瘡瘢上。

    《圣惠》又方

    上用赤小豆末一兩,以雞子白調(diào)如稀餳,涂瘡瘢上。

    《圣惠》又方

    上用上好白蜜,不計(jì)多少,通身涂瘡,痂落無瘢。

    《圣惠》治小兒疹痘瘡,并減瘢痕方。

    上用羊 骨髓一兩,煉之,入輕粉一分,研成白膏。于瓷合內(nèi)盛,用涂瘡上,減瘢極效。

    張渙青金散方 治痘瘡、麩疹、瘡瘢不省。

    白蒺藜 山梔子(并為細(xì)末) 青黛(研細(xì)。各半兩) 膩粉(研一分)

    上件一處都細(xì)研為末。每用少許,生油調(diào)涂瘡上。

    《良方》療病豌豆瘡,欲無瘢。

    上頻揭去痂,勿令隱肌,乃不成瘢。縱揭傷有微血,但以面膏涂,即無苦也。瘡家不可食雞鴨卵,實(shí)時盲。

    瞳子如卵白,其應(yīng)如神,不可不戒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