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幼新書》 瘧疾寒熱相等第十七

    作者: 劉昉

    《全生指迷》論曰∶寒熱之病,或寒已而熱,或熱已而寒。若寒熱戰(zhàn)栗,頭痛如破,身體拘急,數欠、渴欲飲冷。或先寒而后熱,或先熱而后寒,或 時而發(fā),或間日而作,至其時便發(fā),已即如常,此謂之瘧。瘧脈自弦,弦數多熱,弦遲多寒。此皆得之于冬中風寒之氣,寒氣藏于骨髓之中,至春陽氣大發(fā),邪氣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而后與邪氣相合而發(fā)。寒熱等者,宜調之,與鱉甲湯。(方在門中。)

    《圣惠》治小兒瘧疾,發(fā)歇寒熱,體顫。黃丹丸方

    黃丹(微炒) 常山(末。各半兩) 虎睛(一雙,酒浸、炙令黃)

    上件藥同研令細,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未發(fā)前,以溫水下二丸。五歲以下可服一丸。

    《圣惠》治小兒瘧疾發(fā)時壯熱,增寒面色青黃,飲食不下。常山丸方

    常山 川大黃(銼碎,微炒) 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 麝香(半錢,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研入麝香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臨發(fā)前以暖水下二丸。三歲以下即服一丸。

    《圣惠》又方

    上蛇蛻皮灰細研為散,于未發(fā)前,以冷水調下一字。二歲以上即服半錢。

    《圣惠》又方(與瘧疾熱而后寒門中《千金》方同。兩瘧皆可用,故并存之。)

    上用鱉甲一兩燒灰,細研為散。于未發(fā)前,以溫酒調下半錢。三歲以下,即服一字。

    張渙治瘧疾,桃仁湯方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 鱉甲(酥炙微黃,去裙 。各一兩) 桂心 黃芩 赤茯苓 川升麻(各半兩)

    上件搗為粗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全生指迷》鱉甲湯

    鱉甲(湯浸刮令凈,醋炙) 白術 常山 桂(去皮) 柴胡(去苗,各一兩) 牡蠣(半兩,火 赤)

    上為粗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