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幼新書》 寒熱結(jié)實第五

    作者: 劉昉

    《巢氏病源》小兒寒熱結(jié)實候∶外為風(fēng)邪客于皮膚,而內(nèi)痰飲漬于腑臟,使血氣不和,陰陽交爭,則發(fā)寒熱。

    而臟氣本實,復(fù)為寒熱所乘,則積氣在內(nèi),使人胸脅心腹煩熱而滿,大便苦難,小便赤澀,是為寒熱結(jié)實也。

    《千金》∶小兒連連壯熱,實滯不去,寒熱往來,微驚悸方。

    大黃(一兩) 黃芩 栝蔞根 甘草(炙。各十八銖) 滑石(二兩) 桂心 牡蠣 人參 龍骨 凝水石 白石脂 硝石(各半兩)

    上十二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服三合,一日一夜令盡,雖吐亦與之。一本加紫石英半兩。

    《圣惠》治小兒寒熱結(jié)實,或熱攻沖心,肺氣急,晝夜自汗,日漸消瘦,不吃乳食。柴胡丸方

    柴胡(去苗) 川大黃(銼碎,微炒) 鱉甲(涂醋炙微黃,去裙 。各半兩) 赤茯苓 人參(去蘆頭) 木香 桂心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用溫水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增寒壯熱,發(fā)歇不定,腹中結(jié)實,不能乳食。大黃丸方

    川大黃(銼碎,微炒) 柴胡(去苗) 檳榔(各半兩) 赤茯苓 人參(去蘆頭) 木香 桂心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溫水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寒熱結(jié)實,脅下妨悶,不欲乳食。鱉甲散方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赤茯苓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各半兩) 川大黃(銼碎,微炒) 川樸硝(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末。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宿食,痰癖寒熱,腑臟結(jié)實。宜服芒硝丸方

    川芒硝 川大黃(銼碎,微炒) 代赭石(各半兩) 甘遂 半夏(湯泡七次,去滑。

    各一分) 巴豆(二十枚,去皮、心、膜,紙裹壓去油) 杏仁(二、七枚,去皮尖,另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與巴豆、杏仁膏一處研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綠豆大。五、六歲兒空腹以溫水下一丸,以利為度。

    《圣惠》治小兒腹有積滯,致生寒熱,腑臟結(jié)實,心腹氣脹,常多少力。五靈脂丸方

    五靈脂 木香(各半兩)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川大黃(銼碎,微炒) 巴豆霜(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霜同研令勻,用軟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粥飲下兩丸,兒小即一丸。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