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幼新書》 初生不吃奶第四

    作者: 劉昉

    《巢氏病源》小兒難乳候∶凡小兒初生,看產人見兒出,急以手料拭兒口,無令惡血得入兒口,則兒腹內調和,無有病疾。若料拭不及時,則惡血穢露兒咽入腹,令心腹痞滿短氣,兒不能飲乳,謂之難乳。又兒在胎之時,母取冷過度,冷氣入胞,令兒著冷,至兒生出,則喜腹痛,不肯飲乳,此則胎寒,亦名難乳也。

    《仙人水鑒》∶子初生七日內不開口,滴乳不下,宜服此方。

    土蟲三個水研之,少許牙硝力莫欺。雄黃少使須宜上,一片金箔分四時。(用一角半。)不論四季調冷水,一滴入口命能追。此方自有仙人力,偏能立救小新兒。

    《外臺》∶劉氏又療小兒初生不吃奶方。

    上以乳兩合,蔥白一寸,和煎一兩沸,去蔥與吃,即能吃乳,立效。以蛤 灌之。

    《圣惠》治小兒壯熱肚脹,不飲乳。龍膽散方

    龍膽(去蘆頭) 川升麻(各半兩) 犀角(屑) 檳榔 川大黃(銼碎,微炒) 甘草(炙微赤,銼)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HT 。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分減漸漸與服之。

    《圣惠》治小兒腹痛不食乳。人參丸方

    人參 龍膽(各去蘆頭) 黃連(去須) 馬牙硝 甘草(炙微赤,銼) 枳實(麩炒微黃。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乳汁研二丸,灌口中,日四、五服瘥。

    《圣惠》治小兒三歲以下,胃口閉,不吃乳。朱砂丸方。

    朱砂 牛黃 麝香(并細研) 丁香 甘草(炙微赤,銼) 人參(去蘆頭。各一分) 犀角(屑) 黃 (銼) 石膏(細研,水飛過) 五靈脂(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熟水下三丸,日四、五服。

    《圣惠》治小兒腹脹,不吃乳方。

    赤茯苓 黃連(去須)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三歲以下兒,以乳汁化三丸灌之,日四、五服。

    《圣惠》治小兒腹痛,不肯哺乳方。

    赤茯苓 甘草(炙微黃,銼) 黃連(去須。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一丸研破,著奶頭上令兒吮奶,或研點口中亦得。

    《孔氏家傳》∶新生小兒牙關緊,不食乳。

    上以麝香一字,研細,乳汁下。

    《圣惠》灸法∶小兒初生二、七日內著噤,不吮奶,多啼者。是客風中于臍,循流至心脾二臟之經,遂使舌強,唇痙,嗍奶不得。此疾若施方藥,不望十全爾,大抵以去客風無過。灸承漿一穴七壯,在下唇棱下宛宛中是也。次灸頰車二穴各七壯,在耳下曲頰骨后,炷并如雀屎大。

    《圣惠》又灸法∶小兒喉中鳴,咽乳不利。灸璇璣一穴三壯,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莊氏集》俞穴灸法∶小兒喉中鳴,咽乳不利。灸璇璣三壯,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