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陳實(shí)功(若虛,毓仁)著。四卷。所敘疾病百余種,每病列病理、癥狀、診斷、治法、成敗病案,最后選列方劑。既重視內(nèi)治,也強(qiáng)調(diào)外治,既主張?jiān)缙谑中g(shù),又反對(duì)濫施針刀。對(duì)截肢術(shù)、下頷正復(fù)術(shù)、死骨剔除術(shù)、鼻瘜肉摘除術(shù)、痔漏手術(shù)等有所發(fā)展。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jī)(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gè)。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guān)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qiáng)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dǎo)攻補(bǔ)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duì)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duì)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shí)、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lǐng) 而成書。
《千金》論∶凡浴小兒,湯極須令冷熱調(diào)和。冷熱失所令兒驚,亦致五臟疾也。凡兒冬不可久浴,浴久則傷寒,夏不可久浴,浴久則傷熱。數(shù)浴背冷則發(fā)癇,若不浴又令兒毛落。新生浴兒者,以豬膽一枚,取汁投湯中以浴兒,終身不患瘡疥,勿以雜水浴之。兒生三日,宜用桃根湯浴。桃根、李根、梅根各三兩,枝亦得。 咀之,以水三斗煮二十沸,去滓,浴兒良。去不祥,令兒終身無瘡疥。治小兒驚辟惡氣,以金虎湯浴。金一斤,虎頭骨一枚,以水三斗煮為湯浴,但須浴即煮用之。
《外臺(tái)》∶崔氏又浴兒虎頭骨湯,主辟除惡氣兼令兒不驚,不患諸瘡疥方。
虎頭骨(五大兩,無頭,身骨,亦得碎) 苦參(四兩) 白芷(三兩?!秼肴婕芬詾槲鍍桑?/p>
上三味切,以水一斗煮為湯,內(nèi)豬膽汁少許,適寒溫以浴兒良。
《本草注》主小兒身熱,食不生肌方。
上楮葉可作浴湯,又主惡瘡生肉。
《簡要濟(jì)眾》新生小兒浴方。
上以益母草一大把,銼,水一斗,煎十沸,溫浴而不生瘡疥。(益母草,茺蔚苗也,俗名郁臭。)
《子母秘錄》小兒辟惡氣。
上以水煮虎皮骨湯,浴兒數(shù)數(shù)作。
《食療方》∶小兒初生,取虎骨煎湯浴,其孩子長大無病。
《斗門方》浴小兒胎穢。
白僵蠶 黑牽牛 細(xì)辛
上等分為末如澡豆,用之良。
《元和紀(jì)用經(jīng)》慶浴吉慶法(謂三日、五日或七日洗兒也)當(dāng)取寅、卯、酉日為大吉良,宜避壬、午、丁、未并兇,癸、巳亦兇。今不能合上三日者,但勿犯下三日兇惡之日,皆平安浴法。
《圣惠》治新生兒卒寒熱,不能服藥。宜用莽草湯浴方
莽草 丹參 蛇床子 桂心 菖蒲(各一兩)
上件藥銼碎,以水五斗,煮一、二十沸,去滓,適寒溫以浴之,避風(fēng)。
《圣惠》浴兒辟溫惡氣、療百病,去皮膚沙粟方。
桃根 梅根 李根(各一把) 細(xì)辛 蛇床子(各一兩)
上件藥都銼,以水二斗,煎至一斗,澄濾,候冷暖得所,浴兒佳。
《圣惠》治小兒壯熱浴方。
上以李子葉切半升,用水一斗,煎至七升,去滓,看冷暖得所浴之。
《圣惠》又方
白芷(二兩) 苦參(三兩)
上都銼,以水一斗,煎至七升,去滓,加少鹽及少漿水浴之。浴了以粉摩之,即不畏風(fēng)。又大引散諸風(fēng)也。
《嬰孺》治兒生一月至五月,乍寒乍熱。柳枝湯浴方上以柳枝,不限多少,煮湯浴之。若渴,取冬瓜汁飲之。
《嬰孺》凡常浴兒不療病,只取桃柳心各七個(gè),并水少許,清漿水、鹽各少許,浴之大良。浴了以粉粉之,不怕風(fēng),又散氣除邪。惟不用頻浴,頻浴引冷發(fā)癇。
《嬰童寶鑒》諸小兒浴法。凡浴湯用豬膽則瘡疥不生。用金銀、虎頭骨、麝香、丹砂煎湯則避惡氣??外梵@癇,用李葉、桃葉、楮葉、梅葉根等煎湯,則解體熱溫壯之患。
《嬰童寶鑒》浴湯方。
金銀 虎頭骨 桃奴 丹砂 雄黃
上煎浴兒,退驚辟邪氣。煎湯沐發(fā),則令潤黑無垢。
《嬰童寶鑒》煎湯浴兒退熱。
蒴 蔥 胡麻葉 白芷 本 蛇床子
《嬰童寶鑒》煎湯浴兒退風(fēng)。
豬膽 苦參 防己 黃連 甘草 白芨 本 杉 柏 楓葉
《嬰童寶鑒》煎湯浴兒治瘡。
大麻仁 零陵香 丁香 桑椹 本
《莊氏家傳》浴小兒五根湯
桃根 柳根 楝根 桑根 槐根
上等分銼,或各以枝亦得,加豉為湯浴兒妙。仍以光粉和蚌粉撲身,辟邪,吉。
《莊氏家傳》云∶尋常浴湯煎熟,入少許清漿水、鹽一捻。浴訖以粉磨,既不畏風(fēng),又引散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