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嬰童類萃》 泄瀉論(附)宿食

    作者: 未知

    泄瀉之癥,經(jīng)云有五。所謂五泄者∶曰胃泄、脾泄、大腸泄、大瘕泄、小腸泄。胃泄者∶飲食不化,色黃;脾泄者∶腹脹滿,瀉注,食則吐逆;大腸泄者∶食已窘迫,腸鳴切痛,大便色白;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數(shù)至圊而不能便,小腹痛;小腸泄者∶溲而便膿血,小腹痛,莖中痛。名則有五,泄非一端。有因脾胃虛弱,飲食不能運化而作泄者;有飲食過傷,食積停滯而作瀉者;有久陰動濕而泄者;有寒暑調(diào)理失宜而作泄者;有乳母自??;兒吮熱乳,而作瀉者。脾虛則溫補之;停食消導之;積聚隨緩急而下之;動濕則辛散而滲之;寒暑則隨時令冷熱調(diào)理之;乳母有疾,問其癥而治之。

    泄瀉初起,不可便用補劑,恐宿食不消,反生他癥矣。證見五虛∶脈細、厥冷、少氣、泄痢、不食,為難治。

    保和丸治一切食積,泄瀉酸臭,嘔吐不食,心膈膨脹。

    山楂肉(六兩) 神曲(四兩) 半夏曲(三兩) 茯苓(三兩) 陳皮(二兩) 連翹 蘿卜子(炒。各一兩五錢)

    為末,水疊為丸,姜湯下。

    大安丸(本方加)白術(shù)(三兩) 治脾泄。

    木香檳榔丸治男婦小兒一切食積,肚腹膨脹,面色痿黃,內(nèi)有蟲鱉 瘕,及泄瀉痢疾,并歷神效。

    大黃(一斤,銼片,酒拌一宿,曬干) 牽牛(一斤,半生半熟) 檳榔(八兩,白色者) 木香(一兩五錢) 干姜(一兩,炮)

    各為凈末,稀糊為丸,麻子大,姜湯空心下。去血鱉 蟲,赤砂糖、空心五更時下。日午下后,稀粥補。當日不可吃腥葷。

    神圣丸消食去積,順氣止痛。

    青皮 陳皮(各八兩,醋炒) 烏梅肉(四兩) 巴豆肉(一兩,制) 大椒(五錢)

    為末,糊丸,菜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湯下。

    助胃膏治脾胃素弱,外感寒邪,內(nèi)傷生冷,上吐下瀉,久痢不止,胃口不開,面黃肌瘦,神昏目慢,手足厥冷,懨懨欲成慢驚。此藥健脾開胃,扶元氣,育養(yǎng)心神,及男婦久瀉,并效。

    人參(五錢) 白術(shù)(一兩,炒) 茯苓(一兩) 甘草(五錢,炙) 陳皮(八錢) 白豆蔻(三錢) 砂仁(三錢) 木香(三錢) 藿香(六錢,去土) 丁香(二錢) 訶子肉(六錢,煨) 肉豆蔻(三錢,面煨) 枇杷葉(六錢,姜汁炙,去毛)

    為末,煉蜜搗勻合助胃膏。每服一錠,清米湯下。

    香橘餅治嘔吐瀉痢,冷熱不調(diào),赤白膿血,小腹疼痛,脾虛不食,及內(nèi)有積聚。常服甚效。

    蒼術(shù)(一兩二錢,炒) 濃樸(八錢,姜制) 陳皮(一兩) 甘草(五錢) 山棱(七錢,醋炒) 蓬術(shù)(七錢,醋炒) 青木香(三錢) 木香(三錢) 神曲(一兩,炒) 麥芽(八錢,炒) 山楂肉(八錢) 青皮(醋炒) 香附(各一兩) 官桂(五錢) 砂仁(三錢)

    共為末,煉蜜搗勻合香橘餅。每服一餅,米湯化下。

    啟脾丸健脾胃,進飲食,止泄瀉,治久痢,及男婦老弱脾泄。并歷神效。

    人參(五錢) 白術(shù)(一兩,炒) 茯苓(一兩) 甘草(五錢,炙) 蓮肉(一兩) 山藥(一兩) 山楂肉(一兩) 陳皮 澤瀉(各七錢) 肉蔻(三錢,麩煨)

    為末,煉蜜搗勻為丸,圓眼核大,清米湯下。

    參苓白術(shù)散治一切泄瀉,脾胃虛弱,及久痢不止。

    人參 白術(shù)(炒) 茯苓 薏苡仁(炒) 甘草(炙) 山藥 蓮肉 扁豆(炒。各一兩) 砂仁(五錢) 桔梗(七錢,炒)

    為末,每服一二錢,白滾湯調(diào)化下。作煎劑亦可。

    胃苓湯(即平胃散合五苓散) 治一切瀉痢,及不服水土,脾胃不和,三焦氣壅。寬中順氣;分利陰陽。

    蒼術(shù)(炒) 濃樸(姜制) 陳皮 甘草 白術(shù)(炒) 豬苓 澤瀉(各等分) 官桂(少) 茯苓(一錢二分)

    生姜三片,棗一枚。此方隨癥應變,功效無窮。

    加味觀音散外感風冷,內(nèi)傷飲食,脾胃不和,嘔吐泄瀉,不進乳食,漸至羸瘦。大抵胃虛則嘔,脾虛則瀉,脾胃俱虛,吐瀉不已。此藥溫養(yǎng)脾胃。

    人參 黃 茯苓(各一錢) 藿香 扁豆(各七分) 木香(三分) 白芷(六分) 甘草(五分) 神曲 蓮肉石蓮肉(各八分) 干姜(三分)

    冬瓜仁百粒、烏梅一個,水煎。

    溫脾散治泄瀉腹痛,乳食不化。

    蒼術(shù)(一錢,炒) 濃樸(七分,制) 甘草(五分) 陳皮 訶子 人參 茯苓 桔梗(各六分) 木香 干姜(各三分)

    為末,鹽梅湯調(diào)化下;或作煎劑亦可。

    人參豆蔻散止泄瀉,濃腸胃,進飲食。

    人參(五分) 白術(shù) 茯苓 陳皮(各八分) 濃樸 訶子肉 肉豆蔻(各五分) 白豆蔻(三分) 白扁豆 甘草(各七分)

    生姜三片,鹽梅一個,捶碎水煎;為末服尤妙。

    錢氏白術(shù)散脾胃不和吐瀉,并作心煩口渴。

    人參 白術(shù) 茯苓 甘草 藿香 干葛 木香

    生姜三片,水煎。

    五苓散分陰陽,利小水,熱瀉用之甚效。

    豬苓(一錢五分) 白術(shù) 澤瀉 茯苓(各一錢) 官桂(三分)

    水煎。熱吐,加半夏(一錢)。

    生脈散治長夏濕熱熏蒸,心煩口渴;元氣虛弱者用之,生津止渴,生脈益元氣。

    人參(五分) 麥冬(一錢) 五吐(十粒)

    川米百粒,水煎。

    桂苓甘露飲治暑月熱瀉,心煩口渴,面赤唇紅。

    茯苓 白術(shù) 豬苓 澤瀉(各一錢) 石膏 滑石 寒水石(各二錢) 官桂 甘草(各三分)

    淡竹葉二十片,水煎。

    辰砂益元散治中暑身熱,小便不利。此藥專能燥濕,利小便,實大腸,化食毒,去積滯,逐瘀血,解煩渴,補脾胃,清暑降火之要藥也。

    滑石(一斤,桂府者佳,如無,細膩潔白亦好。牡丹皮煮過用) 甘草(一兩)

    碾極細,加辰砂五錢,HT 勻。每服一二錢,蜜水下。

    滑石,青黃二種殺人,并上面垢不去,亦傷人。

    團參散治脾胃虛弱,冷熱不調(diào),一切吐瀉痢疾,手足厥冷并效。

    人參 茯苓 扁豆(炒) 山藥 川芎 粟殼(各一兩,蜜炒) 甘草(炙) 白術(shù)(炒。各七錢) 木香(三錢)濃樸 白芷 烏藥 粟米(炒。各五錢)

    為末,瓷罐收貯。每服一錢,滾湯調(diào)化下。

    固腸丸治脾胃虛弱,滑泄無度,腹痛腸鳴,及疳瀉痢不止。并效。

    當歸 人參 白芷 赤石脂 龍骨( ) 白術(shù)(炒) 烏魚骨(各等分)

    為末,醋糊為丸。量大小,米湯下。

    香礬丸治瀉痢日久不瘥。

    枯礬 訶子 酸石榴皮(炒黑。各等分) 木香(減半)

    為末,糊丸麻子大。每二三十丸,米湯下。

    瀉痢奇方治小兒泄瀉,日久不止,及男婦脾泄并用。

    糯米(半升,姜汁浸一宿炒熟) 山藥(半斤,炒黃)

    為末,加大椒末一錢,和勻,瓷罐收貯。每服一二錢,赤砂糖湯調(diào)化下。

    單方車前子 (微炒為末,每服一錢,米湯調(diào)化下。)

    灸法關(guān)元穴 治灸瀉不止,灸五壯。見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