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建中湯,所謂中者有二∶一、心中悸而煩。煩則為熱,悸則為虛,是方辛甘以散太陽之熱,酸苦以滋少陰之虛,是建膻中之宮城也。一,腹中急痛。急則為熱,痛則為虛,是方辛以散厥陰之邪,甘以緩肝家之急,苦以瀉少陽之火,酸以致太陰之液,是建中州之都會也。若夫中氣不足,勞倦所傷,非風寒外襲者,《全匱》加黃以固腠理而護皮毛,則亡血失精之證自安,此陽密乃固之理也。(柯韻伯)
建中為補,能補中焦之虛,而不能補上下焦之虛;調胃為瀉,能瀉中焦之實,而不能瀉上下焦之實。云岐子
《脾胃論》(公元 1249 年)金.李杲(東垣、明之)著。三卷。依據(jù)臨床實踐,結合醫(yī)學理論,認為脾胃在人體生理活動中最為 重要,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張。
(公元 682 年)唐.孫思邈著。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補編,主要內容有藥物、傷寒、婦人、小兒 、雜病、色脈、針灸等,傷寒部分增加了張仲景《傷寒論》別本,更為珍貴。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建中湯,所謂中者有二∶一、心中悸而煩。煩則為熱,悸則為虛,是方辛甘以散太陽之熱,酸苦以滋少陰之虛,是建膻中之宮城也。一,腹中急痛。急則為熱,痛則為虛,是方辛以散厥陰之邪,甘以緩肝家之急,苦以瀉少陽之火,酸以致太陰之液,是建中州之都會也。若夫中氣不足,勞倦所傷,非風寒外襲者,《全匱》加黃以固腠理而護皮毛,則亡血失精之證自安,此陽密乃固之理也。(柯韻伯)
建中為補,能補中焦之虛,而不能補上下焦之虛;調胃為瀉,能瀉中焦之實,而不能瀉上下焦之實。云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