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論》(公元 1249 年)金.李杲(東垣、明之)著。三卷。依據臨床實踐,結合醫(yī)學理論,認為脾胃在人體生理活動中最為 重要,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張。
查古籍
《脾胃論》(公元 1249 年)金.李杲(東垣、明之)著。三卷。依據臨床實踐,結合醫(yī)學理論,認為脾胃在人體生理活動中最為 重要,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張。
(公元 682 年)唐.孫思邈著。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補編,主要內容有藥物、傷寒、婦人、小兒 、雜病、色脈、針灸等,傷寒部分增加了張仲景《傷寒論》別本,更為珍貴。
沖陽胃土足跗上.微則食減絕則喪.(厥陰司天視診.)尺澤在肘內廉文.金肺內絕火邪旺.
(少陰司天.)太溪內踝后跟中.土來克水.腎家恙.(太陰司天.)天府肺氣肘內側.腋下三寸.火應相.(少陽司天.)太沖在足大指后.本節(jié)三寸.屬肝臟.(陽明司天.)神門掌后銳骨端.心氣難與太陽亢.經言六脈絕不治.聊為歌式備遺忘(太陽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