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吳茱萸散

    《太平圣惠方》卷四:吳茱萸散處方

    吳茱萸7.5克(湯浸七遍,焙干微炒)厚樸15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芎藭30克 干姜15克(炮裂,銼)甘草15克(炙微赤,銼)附子22.5克(炮裂,去皮、臍)

    制法

    上藥搗為粗散。

    功能主治

    溫中散寒。治小腸虛寒,小腹刺痛,或繞臍結痛,身出冷汗。

    用法用量

    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四《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二:吳茱萸散處方

    吳茱萸30克(湯浸七遍,焙干微炒)半夏30克(湯洗七遍,去滑)白術30克 鱉甲30克(涂醋,炙令黃,去裙瀾)赤茯苓30克 前胡30克(去蘆頭)青橘皮30克(湯浸,去白、瓤,烙)京三棱30克 桂心30克 厚樸3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熱)檳榔30克 枳殼15克(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

    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

    治胸痹,咽喉噎塞,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大棗3枚,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二《圣濟總錄》卷二十:吳茱萸散處方

    吳茱萸(湯洗,焙干,炒)15克 肉豆蔻仁 干姜(炮)甘草(炙)各15克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高良姜各60克 縮砂仁 陳曲(炒)白術各30克

    制法

    上十一味,搗羅為散。

    功能主治

    溫中祛寒,健牌燥濕。治腸痹。寒濕內(nèi)搏,腹?jié)M氣急,大便飧泄。

    用法用量

    每服3克,空腹時用粥飲調(diào)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醫(yī)方類聚》卷一九七引《醫(yī)林方》:吳茱萸散處方

    吳茱萸 檳榔 木瓜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溫肝降逆。治奔豚氣,或吐或汗出,發(fā)時氣上沖心,悶亂,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生姜湯調(diào)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九七引《醫(yī)林方》《圣惠》卷七十八:吳茱萸散處方

    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微炒),五味子1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體虛,汗出心煩,食少,四肢羸弱,澀澀惡寒。

    用法用量

    以酒2大盞浸半日,煎至1盞3分,去滓,分3次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八
更多中藥材
  • 處方人參3錢,玄參1兩,茯苓3錢,白薇1錢,麥冬5錢,生地5錢,天花粉3錢,炒梔子3錢,白芍1兩,柴胡5分,甘草1錢。功能主治陰血不歸于陽氣之中所致陽厥,日間忽然發(fā)熱,一時厥去,手足冰涼,語言惶惑,痰迷心竅,頭暈眼昏。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
  • 《袖珍小兒》卷六:安和散處方木香、當歸、川芎、前胡(去蘆)、柴胡(去蘆)、青皮(炒)、桔梗(炒)、甘草(炙)、赤茯苓各等分。制法上銼散。功能主治冷熱不調(diào)瀉。用法用量每服1錢,加生姜3片,大棗1枚同煎,空心服。摘錄《袖珍小兒》卷六《女科指南》......
  • 處方罌栗殼2錢半,木香2錢半,甘草2分,地榆2錢。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赤白痢。用法用量每服2錢,米飲調(diào)下。摘錄《普濟方》卷二一一......
  • 處方人參量須稍大、牛膝3錢,熟地5錢,山茱萸4錢,枸杞子1錢,麥冬5錢,北五味1錢,胡桃3個,生姜5片。功能主治氣虛所致氣喘而上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石室秘錄》卷一......
  • 處方五味子15粒,茯苓1錢,陳皮1錢,知母1錢,川芎1錢,桑白皮1錢2分,麥冬(去心)1錢2分,馬兜鈴1錢半,粉草5分。制法上銼。功能主治咳嗽有血。用法用量加烏梅1個(去核),水煎,食遠服。摘錄《濟陽綱目》卷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