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綱目》 麻黃

    「釋名」亦名龍沙、卑相、卑鹽。

    「氣味」(莖)苦、溫、無毒。(根節(jié))甘、平、無毒。

    「主治」

    1、流行熱?。ǔ跗痣A段)。用麻黃一兩,水煎至半干,去渣留汁,加米及豉,煮成粥。先以熱水洗澡,然后食粥,汗出即愈。

    2、傷寒黃疸。用麻黃一把,去節(jié),棉裹,加酒五升,煮至半升,一次服完,微汗見效。此方名“麻黃醇酒湯”。

    3、黃腫、脈沉、小便不利。用麻黃四兩,加水五升煮,去沫,再加甘草二兩,煮成三升。每服一升。蓋厚被讓出汗。不汗,須再次服藥。注意避風寒。此方名“甘草麻黃湯”。

    4、風痹冷痛。用麻黃(去根)五兩、桂心二兩,共研為末,加酒二升,以慢火熬成糖稀。每服一匙,熱酒調下,汗出見效。注意避風。

    5、產后腹痛,血下不止。用麻黃去節(jié),研成末。每服一匙,一日二、三服,血下盡即上。

    6、心下悸?。ò矗杭葱哪懬討郑夭坎豢欤?。用半夏、麻黃,等分為末,加煉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水送下。一日服三次。此方名“半夏麻黃丸”。

    7、中風。用麻黃(去根)在慢火上煎熬,逐步加水,最后熬成膏,收存?zhèn)溆?。每服一、二匙,熱湯送下?/p>

    8、盜汗、陰汗。用麻黃根、牡蠣粉,共研為末,撲身上。又方:麻黃根、椒目,等分為末。每服一錢,酒送下。外用麻黃根、舊蒲扇,共研為末,撲身上。

    9、諸虛自汗(夜臥更甚,久則枯瘦)。用黃芪、麻黃根各一兩,加牡蠣(淘米水浸洗后煅過)一起制成散劑。每服五錢,以水二碗,小麥百粒煎服。

    10、陰囊濕瘡。用麻黃根、石硫磺各一兩,米粉一合,共研為末,涂敷患處。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曾世榮
  • 作者:
    曹世榮
  • 作者:
    李珣
  • 本書是河南省杞縣解放前的名醫(yī)翟竹亭先生的遺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開封專署衛(wèi)生局以石印本問世,此由開封醫(yī)學??茖W校張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礎上整理而成。全書凡十七門,二百三十七案。各門有總論,說明病源同異;每病有醫(yī)案,辨證論治,方法簡便。重以溫疫險惡證案,內外婦幼各科雜證兼?zhèn)?,所論簡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敗的誤診教訓,亦詳為記載??晒┡R床醫(yī)師參考運用。

    作者:
  • 作者:
    顧德華
  • 作者:
    趙獻可
  • 作者:
    韓懋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