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效秘傳》 嘔吐附干嘔

    作者: 葉桂述 吳金壽校

    嘔者,聲物俱有而漸出。吐者,無聲有物而頓出。較其輕重嘔甚于吐也。若有聲無物,為干嘔也。蓋因表邪傳里,里氣上逆,則為嘔也。大抵傷寒嘔吐,多屬半表半里。間有胃熱而嘔吐者。經(jīng)曰、嘔吐雖有陽明癥,不可攻之,為氣逆未收斂為實也。若胃熱而嘔吐者,脈弦數(shù),口燥渴是也。胃寒而嘔吐者,脈弦遲,逆冷是也。水氣而嘔吐者,先渴后嘔鬲間怔忡是也。膿血而嘔吐者,喉中腥腥,血逆上沖是也。

    又有所謂干嘔者,因邪熱在胃脘,熱氣與谷氣相并,逆上□胸,故有此癥。大率與嘔吐治法不遠。

    若太陽汗出而干嘔,桂枝湯,主自汗也。少陰下利而干嘔,姜附湯,生主下利也。厥陰吐涎沫而干嘔,吳茱萸湯,主涎沫也。邪去則嘔自止矣。又有水氣之癥,當之表里別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