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源論》云∶痤癤者,由風(fēng)濕冷氣搏于血,結(jié)聚所成也。腫結(jié)如梅李也。
《養(yǎng)生方》云∶人汗入諸食中,食之作癰癤。
又云∶五月勿食不成核果及桃、棗,發(fā)痤癤之。
《太素經(jīng)》云∶汗出見濕,乃生痤疽。注云∶痤癰之類,然小也,俗謂之癤子。
《短劇方》治癰及癤始結(jié)腫赤熱者∶水摩半夏涂之,燥更涂,得皺便消也。山草中自可掘取生半夏乃佳,神驗(yàn)。
《千金方》治癤子方∶凡癤無頭者,吞葵子一枚,多服頭多。
又方∶牛矢封之。
《徐伯方》治癰癤方∶搗商陸根和糟敷之。
又方∶搗百合根敷之,食之亦得蒸。
又方∶搗苦苣葉敷上。又生倉食苦苣。
《徐伯方》云∶搗商陸根和糟敷之。
又方∶搗生牛膝根敷之。
《范汪方》云∶癰癤初生即灸其頭數(shù)百壯,即愈。
又云∶癰癤初生尚微者,取如雞子所石若瓦十余枚,燒,以布帛裹熨之,重按令極熱,熱微者輒易,二三十枚則消。
《刪繁論》云∶治癰癤方∶搗生苧根以薄腫上乃止。
《救急單驗(yàn)方》療初患似癤后破無痂,疼痛不可忍,名豬啄(竹角反)瘡方∶燒豬鼻作灰,附立瘥。
《陶景本草》注∶伏龍肝搗篩,合葫涂甚效。
《劉涓子方》治癰癤虛腫方∶當(dāng)歸(二兩)草(二兩)赤石脂(二兩)升麻(四兩)白蘞(四兩)芎(四兩)大節(jié)〔(黃)四兩〕干玄參(三兩)上八物,下篩,雞子白和如泥(涂)故布上,隨腫所大小作帖貼,燥復(fù)易之。
(公元 1826 年)清.傅山(青山)著。二卷。上集論帶下、血崩、調(diào)經(jīng)等 38 癥,41 方;下集論妊娠、小產(chǎn)、難產(chǎn)、正產(chǎn)、產(chǎn)后等 40 癥,42 方。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源論》云∶痤癤者,由風(fēng)濕冷氣搏于血,結(jié)聚所成也。腫結(jié)如梅李也。
《養(yǎng)生方》云∶人汗入諸食中,食之作癰癤。
又云∶五月勿食不成核果及桃、棗,發(fā)痤癤之。
《太素經(jīng)》云∶汗出見濕,乃生痤疽。注云∶痤癰之類,然小也,俗謂之癤子。
《短劇方》治癰及癤始結(jié)腫赤熱者∶水摩半夏涂之,燥更涂,得皺便消也。山草中自可掘取生半夏乃佳,神驗(yàn)。
《千金方》治癤子方∶凡癤無頭者,吞葵子一枚,多服頭多。
又方∶牛矢封之。
《徐伯方》治癰癤方∶搗商陸根和糟敷之。
又方∶搗百合根敷之,食之亦得蒸。
又方∶搗苦苣葉敷上。又生倉食苦苣。
《徐伯方》云∶搗商陸根和糟敷之。
又方∶搗生牛膝根敷之。
《范汪方》云∶癰癤初生即灸其頭數(shù)百壯,即愈。
又云∶癰癤初生尚微者,取如雞子所石若瓦十余枚,燒,以布帛裹熨之,重按令極熱,熱微者輒易,二三十枚則消。
《刪繁論》云∶治癰癤方∶搗生苧根以薄腫上乃止。
《救急單驗(yàn)方》療初患似癤后破無痂,疼痛不可忍,名豬啄(竹角反)瘡方∶燒豬鼻作灰,附立瘥。
《陶景本草》注∶伏龍肝搗篩,合葫涂甚效。
《劉涓子方》治癰癤虛腫方∶當(dāng)歸(二兩)草(二兩)赤石脂(二兩)升麻(四兩)白蘞(四兩)芎(四兩)大節(jié)〔(黃)四兩〕干玄參(三兩)上八物,下篩,雞子白和如泥(涂)故布上,隨腫所大小作帖貼,燥復(fù)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