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源論》云∶石癰者,亦是寒氣客于肌肉,折于氣血,結(jié)聚所成。其腫結(jié)確實(shí),至牢有根,核皮相親,不甚熱,微痛,熱時自歇。此寒多熱少,堅如石,故謂之石癰也,久久熱氣乘之,乃有膿。
《短劇方》云∶有石癰者,始微堅皮核相親著,不赤頭,不甚尖,微痛熱,熱漸自歇,便極堅如石,故謂石癰難消,又不自熟,熟皆可百日中也。初作便服防己連翹湯,自針氣瀉之,敷練石薄,積日可消,若失時不得治,不可消,已有膿者,亦用此薄,則速潰。膿淺易為火針,諸癰潰后用膏散,依治緩宜法,初作即以小豆薄涂之,亦消也。
治癰結(jié)腫,堅如石,或如大核,色不變,或作石癰不消者方∶鹿角八兩(燒作灰),白蘞二兩,粗里黃色磨石片一斤,燒石極令赤,納五升苦酒中復(fù)燒,燒竟復(fù)更納苦酒中,令減半止,搗石作末,并鹿角屑、白蘞屑,余苦酒和如泥,濃涂癰上,才干更涂取消也。
《千金方》治石癰堅如石不作膿者方∶生商陸根搗敷之,燥則易。又治漏癤。(《醫(yī)門方》同之。)又方∶酢和莨菪子末敷,極亦得。
凡發(fā)腫至堅而有根者曰石癰。
又方∶當(dāng)上灸百壯,石子當(dāng)出。
又方∶梁上塵、葵莖灰分等,酢和涂。
又方∶蜀桑根白皮,陰干,搗末,消膠,以酒和桑皮敷上,敷上即拔出。
《女科經(jīng)論》(公元 1689 年)清.蕭塤(賡六)著。八卷。分為月經(jīng)、胎前、產(chǎn)后、崩淋、帶下、雜病等門,辨別虛實(shí)寒熱,詳論治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源論》云∶石癰者,亦是寒氣客于肌肉,折于氣血,結(jié)聚所成。其腫結(jié)確實(shí),至牢有根,核皮相親,不甚熱,微痛,熱時自歇。此寒多熱少,堅如石,故謂之石癰也,久久熱氣乘之,乃有膿。
《短劇方》云∶有石癰者,始微堅皮核相親著,不赤頭,不甚尖,微痛熱,熱漸自歇,便極堅如石,故謂石癰難消,又不自熟,熟皆可百日中也。初作便服防己連翹湯,自針氣瀉之,敷練石薄,積日可消,若失時不得治,不可消,已有膿者,亦用此薄,則速潰。膿淺易為火針,諸癰潰后用膏散,依治緩宜法,初作即以小豆薄涂之,亦消也。
治癰結(jié)腫,堅如石,或如大核,色不變,或作石癰不消者方∶鹿角八兩(燒作灰),白蘞二兩,粗里黃色磨石片一斤,燒石極令赤,納五升苦酒中復(fù)燒,燒竟復(fù)更納苦酒中,令減半止,搗石作末,并鹿角屑、白蘞屑,余苦酒和如泥,濃涂癰上,才干更涂取消也。
《千金方》治石癰堅如石不作膿者方∶生商陸根搗敷之,燥則易。又治漏癤。(《醫(yī)門方》同之。)又方∶酢和莨菪子末敷,極亦得。
凡發(fā)腫至堅而有根者曰石癰。
又方∶當(dāng)上灸百壯,石子當(dāng)出。
又方∶梁上塵、葵莖灰分等,酢和涂。
又方∶蜀桑根白皮,陰干,搗末,消膠,以酒和桑皮敷上,敷上即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