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源論》云∶心痛者,風冷邪氣乘于心也。其病發(fā),有死者,有不死成疹者。心為諸臟主其《葛氏方》治卒心痛方∶當力以自坐。若男子病者,令婦人以一杯水與飲之。若婦人病者,令男子以一杯水與飲之。
又方∶吳茱萸五合,桂一兩,酒二升,煮取一升,分二服。
又方∶吳茱萸二升,生姜四兩,豉一升,酒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方∶切生姜,若干姜切半升,以水二升,煮得一升,去滓,頓服之。
又方∶取灶中熱灰,篩去炭芥,燔熨心上,冷復易。
《錄驗方》治卒心痛方∶蒸大豆若煮之,以囊盛更燔,以熨心上,冷復易之。已熨之豆不可令畜生犬等食之,即死。
又云∶治人心痛懊(于報反)(于報反,惱也),(于緣反,憂也)悶(莫困反)筑筑(音竹),桂心(半兩)茱萸(二升)夕藥(三兩)當歸(二兩)生姜(半斤)凡五物,切,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服一升,日三夜一。有驗。無生姜用干姜五兩代。
《備急方》治心痛方∶極咸作鹽湯,飲三升,吐則即瘥。
《耆婆方》治卒心痛欲死方∶吳茱萸(三兩)夕藥(三兩)桂心(三兩)上,以淳酒大一升生煮之,令有半升在,頓服。
《僧深方》治卒心痛方∶當歸(二兩)夕藥(一兩)桂心(一兩)人參(一兩)梔子(二十一枚)五物,(弗禹反)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服五服。
又云∶治三十年心痛附子丸方∶人參(二兩)桂心(二兩)干姜(二兩)蜀附子(二兩)巴豆(二兩)凡五物,下篩,蜜丸如大豆,先食服三丸,日一。神良。
《新錄方》治心痛方∶飲井花水二升。
又方∶以熱湯漬手足,以瘥為度。
又方∶燒秤錘令赤,投二升酒中,分二服。
又方∶水服米粉一匙。
《集驗方》治卒心痛方∶桂心(八兩)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鑒真方》治心痛方∶大驗酢半升,切,蔥白一莖,和煎頓服,立愈。
《范汪方》治卒心痛一物桂心散方∶桂心(一兩)為散,溫酒服方寸匕,日三,不飲酒,以米飲服之。
又云∶備急丸方∶巴豆(一分)大黃(二分)干姜(二分)搗篩,共冶巴豆合丸如大豆。有急,取二三丸,以水服之。
《如意方》治卒心痛術(shù)∶畫地作五字,撮中央,以水一升,攪飲之。
《短劇方》解急蜀椒湯主寒疝心痛如刺,繞臍絞痛,腹中盡痛,白汗自出欲絕方∶蜀椒〔三百枚(一方二百枚)〕附子(一枚)粳米(半升)干姜(半兩)大棗(三十枚)半夏凡七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湯成熱服一升,不瘥復服一升。數(shù)用,治心痛最良。
《千金方》云∶九痛丸主九種心痛∶一、蟲心痛;二、注心痛;三、風心痛;四、悸心痛;五、食心痛;六、飲心痛;七、冷心痛;八、熱心痛;九、生來心痛。此方悉主之,并治附子(二兩)巴豆仁(一兩)生野狼毒(一兩,炙令極香,稱)人參(一兩)干姜(一兩)吳六味,蜜和,空腹服如梧子三丸。卒中惡腹痛,口不能言者,二日一服。連年積冷,流注心又方∶桃白皮煮汁,空腹服之。
又云,凡暴心痛,面無色欲死方∶以布裹鹽如彈丸,燒令赤,置酒中消,服之。
又云∶灸心痛方∶心懊(惱也),徹痛煩逆,灸心俞百壯。
心痛如刀,刺氣結(jié)∶(灸膈俞七壯。)心痛胸痹∶(灸膻中百壯。)心痛冷氣上∶(灸龍頭百壯,在心鳩尾頭上行一十半。)心痛惡氣上,脅急痛∶(灸通谷五十壯,在乳十二寸。)心痛暴絞急絕欲死∶(灸神府百壯,附心鳩尾,正心有忌。)心痛暴惡風∶(灸巨厥百壯。)心痛胸脅滿∶(灸期門有年壯。)心痛堅煩氣結(jié)∶(灸太倉百壯。)以上《短劇方》同之。
《救急單驗方》冷心痛方∶吳茱萸(一升)桂心(三兩)當歸(三兩)搗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再,漸加三十丸,以知為度。
又云∶蛔心痛方∶取蛐(音曲)(是演反)糞,燒令赤,末之,酒服驗。
又云∶一切心痛方∶生油半合,溫服立愈。
又方∶服當歸末方寸匕,和酒服瘥。
《孟詵食經(jīng)》治心痛方∶酢研青木香服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源論》云∶心痛者,風冷邪氣乘于心也。其病發(fā),有死者,有不死成疹者。心為諸臟主其《葛氏方》治卒心痛方∶當力以自坐。若男子病者,令婦人以一杯水與飲之。若婦人病者,令男子以一杯水與飲之。
又方∶吳茱萸五合,桂一兩,酒二升,煮取一升,分二服。
又方∶吳茱萸二升,生姜四兩,豉一升,酒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方∶切生姜,若干姜切半升,以水二升,煮得一升,去滓,頓服之。
又方∶取灶中熱灰,篩去炭芥,燔熨心上,冷復易。
《錄驗方》治卒心痛方∶蒸大豆若煮之,以囊盛更燔,以熨心上,冷復易之。已熨之豆不可令畜生犬等食之,即死。
又云∶治人心痛懊(于報反)(于報反,惱也),(于緣反,憂也)悶(莫困反)筑筑(音竹),桂心(半兩)茱萸(二升)夕藥(三兩)當歸(二兩)生姜(半斤)凡五物,切,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服一升,日三夜一。有驗。無生姜用干姜五兩代。
《備急方》治心痛方∶極咸作鹽湯,飲三升,吐則即瘥。
《耆婆方》治卒心痛欲死方∶吳茱萸(三兩)夕藥(三兩)桂心(三兩)上,以淳酒大一升生煮之,令有半升在,頓服。
《僧深方》治卒心痛方∶當歸(二兩)夕藥(一兩)桂心(一兩)人參(一兩)梔子(二十一枚)五物,(弗禹反)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服五服。
又云∶治三十年心痛附子丸方∶人參(二兩)桂心(二兩)干姜(二兩)蜀附子(二兩)巴豆(二兩)凡五物,下篩,蜜丸如大豆,先食服三丸,日一。神良。
《新錄方》治心痛方∶飲井花水二升。
又方∶以熱湯漬手足,以瘥為度。
又方∶燒秤錘令赤,投二升酒中,分二服。
又方∶水服米粉一匙。
《集驗方》治卒心痛方∶桂心(八兩)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鑒真方》治心痛方∶大驗酢半升,切,蔥白一莖,和煎頓服,立愈。
《范汪方》治卒心痛一物桂心散方∶桂心(一兩)為散,溫酒服方寸匕,日三,不飲酒,以米飲服之。
又云∶備急丸方∶巴豆(一分)大黃(二分)干姜(二分)搗篩,共冶巴豆合丸如大豆。有急,取二三丸,以水服之。
《如意方》治卒心痛術(shù)∶畫地作五字,撮中央,以水一升,攪飲之。
《短劇方》解急蜀椒湯主寒疝心痛如刺,繞臍絞痛,腹中盡痛,白汗自出欲絕方∶蜀椒〔三百枚(一方二百枚)〕附子(一枚)粳米(半升)干姜(半兩)大棗(三十枚)半夏凡七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湯成熱服一升,不瘥復服一升。數(shù)用,治心痛最良。
《千金方》云∶九痛丸主九種心痛∶一、蟲心痛;二、注心痛;三、風心痛;四、悸心痛;五、食心痛;六、飲心痛;七、冷心痛;八、熱心痛;九、生來心痛。此方悉主之,并治附子(二兩)巴豆仁(一兩)生野狼毒(一兩,炙令極香,稱)人參(一兩)干姜(一兩)吳六味,蜜和,空腹服如梧子三丸。卒中惡腹痛,口不能言者,二日一服。連年積冷,流注心又方∶桃白皮煮汁,空腹服之。
又云,凡暴心痛,面無色欲死方∶以布裹鹽如彈丸,燒令赤,置酒中消,服之。
又云∶灸心痛方∶心懊(惱也),徹痛煩逆,灸心俞百壯。
心痛如刀,刺氣結(jié)∶(灸膈俞七壯。)心痛胸痹∶(灸膻中百壯。)心痛冷氣上∶(灸龍頭百壯,在心鳩尾頭上行一十半。)心痛惡氣上,脅急痛∶(灸通谷五十壯,在乳十二寸。)心痛暴絞急絕欲死∶(灸神府百壯,附心鳩尾,正心有忌。)心痛暴惡風∶(灸巨厥百壯。)心痛胸脅滿∶(灸期門有年壯。)心痛堅煩氣結(jié)∶(灸太倉百壯。)以上《短劇方》同之。
《救急單驗方》冷心痛方∶吳茱萸(一升)桂心(三兩)當歸(三兩)搗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再,漸加三十丸,以知為度。
又云∶蛔心痛方∶取蛐(音曲)(是演反)糞,燒令赤,末之,酒服驗。
又云∶一切心痛方∶生油半合,溫服立愈。
又方∶服當歸末方寸匕,和酒服瘥。
《孟詵食經(jīng)》治心痛方∶酢研青木香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