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心方》 治喉咽腫痛方第七十二

    作者: 日本、丹波康賴(lài)

    《病源論》云∶脾胃有熱,氣上沖,則喉咽腫痛。

    《葛氏方》治喉卒癰腫食飲不通方∶用韭一把,搗熬以敷腫上,冷復(fù)換之,苦酒和之亦佳。

    又方∶吞薏苡子二枚。

    又方∶燒荊(和)木,取其汁稍咽含之。

    又方∶燒秤錘令赤,納二升苦酒中,沸止,取飲之。

    《僧深方》治喉咽卒腫痛,咽唾不得,消熱下氣升麻含丸方∶生夜干汁(六合)當(dāng)歸(一兩)升麻(一兩)甘草(三分)凡四物,下篩,以夜干汁丸之,綿裹如彈丸,含稍咽其汁,日三夜一。

    《千金方》治喉卒腫食飲不通方∶含上好酢,口舌瘡亦佳。

    又方∶熬杏仁令黑,末服。

    《錄驗(yàn)方》五香湯治諸惡氣喉腫結(jié)核方∶沉香(一兩)熏陸香(一兩)麝香(二分)青木香(二兩)雞舌香(三兩)凡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mén),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yùn)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jìn)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lèi)法象》、《用藥心法》等,對(duì)于藥物的氣味陰陽(yáng)、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龔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閔純璽
  • 作者:
    張曜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