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宗金鑒》 瘴疽

    作者: 吳謙

    【方歌】瘴疽因受山瘴毒,伏藏久痛附筋骨,初黑次青如拳打,急砭惡血后膿熟。

    【注】此證因受山嵐瘴氣,伏藏筋骨之間,年月久遠,令人痛附筋骨,始發(fā)黑色,頑痹如木石。其毒附著于筋骨,重按方知微痛,五、七日后,毒勢涌出浮腫,次變青色,如拳打之狀,寒戰(zhàn)似瘧,頭顫口偏,手足厥逆,黑睛緊小。始見黑色時,急用砭法,令出惡血;隨服不換金正氣散加羚羊角以泄邪毒,次按癰疽腫瘍、潰瘍治法。膿熟潰黃白膿為順,出黑汁者險。

    方劑:不換金正氣散

    組成:蒼術(shù)(米泔水浸,炒)厚樸(姜制)

    陳皮藿香半夏曲(炒,各二錢)甘草(炙,一錢)

    水二鐘,生姜五片,紅棗肉二枚,煎一鐘,去滓;稍熱服,忌生冷、油膩。

    【方歌】正氣散因山瘴感,伏久生疽身戰(zhàn)寒,平胃散加半夏曲,藿香姜棗服平安。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