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楂油、岑、樹子油
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的成熟種子用壓榨法得到的脂肪油。秋季采果,曬干,打出種子,經(jīng)加工得油。
生于山坡灌木叢中。產(chǎn)于四川、云南、貴州、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
灌木或小喬木。枝略被毛,樹皮黃褐色,芽有疏松的鱗片,稍被毛。葉互生,革質(zhì),橢圓形或橢圓狀矩圓形,長4~10cm,寬2~4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小鋸齒,上面有光澤,嫩時疏生茸毛,側(cè)脈不明顯;葉柄長約6mm,有毛?;ò咨?,單生或并生于枝頂,無梗;花直徑約4cm;萼片圓形,外被絲毛;花瓣5~7,倒卵形,長2.5~4.5cm,先端深2裂,外面稀被毛;雄蕊多數(shù);子房密被絲狀絨毛,花柱頂端3淺裂,基部有毛。蒴果近球形,直徑約2.2cm,2~3裂,果瓣厚木質(zhì)。種子1~2粒。花期9~11月。
為淡黃色的澄清液體。
脂肪油,主為油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
性涼,味甘。
清熱化濕,殺蟲解毒。用于痧氣腹痛、急性蛔蟲阻塞性腸梗阻、疥癬、燙火傷。又為注射用茶油原料及軟膏基質(zhì)。
茶子餅含油茶皂甙、鞣質(zhì)、生物堿;能收濕殺蟲,有殺滅血吸血蟲卵的作用。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楂油、岑、樹子油
英文名Oleum Camelliae來源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的成熟種子用壓榨法得到的脂肪油。秋季采果,曬干,打出種子,經(jīng)加工得油。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木叢中。產(chǎn)于四川、云南、貴州、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
原形態(tài)灌木或小喬木。枝略被毛,樹皮黃褐色,芽有疏松的鱗片,稍被毛。葉互生,革質(zhì),橢圓形或橢圓狀矩圓形,長4~10cm,寬2~4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小鋸齒,上面有光澤,嫩時疏生茸毛,側(cè)脈不明顯;葉柄長約6mm,有毛?;ò咨?,單生或并生于枝頂,無梗;花直徑約4cm;萼片圓形,外被絲毛;花瓣5~7,倒卵形,長2.5~4.5cm,先端深2裂,外面稀被毛;雄蕊多數(shù);子房密被絲狀絨毛,花柱頂端3淺裂,基部有毛。蒴果近球形,直徑約2.2cm,2~3裂,果瓣厚木質(zhì)。種子1~2粒。花期9~11月。
性狀為淡黃色的澄清液體。
化學(xué)成分脂肪油,主為油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
性味性涼,味甘。
功能主治清熱化濕,殺蟲解毒。用于痧氣腹痛、急性蛔蟲阻塞性腸梗阻、疥癬、燙火傷。又為注射用茶油原料及軟膏基質(zhì)。
備注茶子餅含油茶皂甙、鞣質(zhì)、生物堿;能收濕殺蟲,有殺滅血吸血蟲卵的作用。
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