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歌訣;腓〔月專〕發(fā)在小腿肚,憎寒煩躁積熱成,焮腫痛潰膿血吉,漫腫平塌清水兇。
【注】此證發(fā)于腓〔月專〕,即小腿肚也。由腎水不足膀胱積熱,凝結(jié)而成,古方云不治。若焮赤高腫疼痛,潰出正膿而兼血者吉,為順;或漫腫平塌,紫暗〔興〕痛,潰出清水者兇,為逆。初服仙方活命飲,潰服八珍湯。氣血虛者,服十全大補湯;下虛者,以桂附地黃丸補之。
外治法同癰疽潰瘍門。
方劑:仙方活命飲(見腫瘍門)
八珍湯、十全大補湯(見潰瘍門)
桂附地黃丸(見面部瘡瘍)
《串雅內(nèi)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趙學敏(恕軒)撰。四卷。為趙氏記錄整理著名“鈴醫(yī)”(走方醫(yī))宗柏云的學術(shù)經(jīng)驗,并為之增刪而成。書中記載多種治法及有效方劑,要求做到簡、驗、便、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歌訣;腓〔月專〕發(fā)在小腿肚,憎寒煩躁積熱成,焮腫痛潰膿血吉,漫腫平塌清水兇。
【注】此證發(fā)于腓〔月專〕,即小腿肚也。由腎水不足膀胱積熱,凝結(jié)而成,古方云不治。若焮赤高腫疼痛,潰出正膿而兼血者吉,為順;或漫腫平塌,紫暗〔興〕痛,潰出清水者兇,為逆。初服仙方活命飲,潰服八珍湯。氣血虛者,服十全大補湯;下虛者,以桂附地黃丸補之。
外治法同癰疽潰瘍門。
方劑:仙方活命飲(見腫瘍門)
八珍湯、十全大補湯(見潰瘍門)
桂附地黃丸(見面部瘡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