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宗金鑒》 大補陰丸

    作者: 吳謙

    治陰虧火旺,肺痿咳血,骨蒸盜汗,虛勞之證。

    黃柏(鹽酒炒) 知母(鹽水炒)各四兩 熟地(酒蒸) 敗龜板(酥炙)各六兩豬脊髓和煉蜜為小丸,日干。每服三錢,淡鹽湯下。

    【注】朱震亨云:陰常不足,陽常有余,宜常養(yǎng)其陰,陰與陽齊,則水能制火,斯無病矣。今時之人,過欲者多,精血既虧,相火必旺,真陰愈竭,孤陽妄行,而勞瘵,潮熱,盜汗,骨蒸,咳嗽,咯血,吐血等證悉作。所以世人火旺致此病者,十居八九,火衰成此疾者,百無二三。震亨發(fā)明先圣千載未發(fā)之旨,其功偉哉!是方能驟補真陰,承制相火,較之六味功效尤捷。蓋因此時以六味補水,水不能遽生;以生脈保金,金不免猶燥。惟急以黃柏之苦以堅腎,則能制龍家之火;繼以知母之清以涼肺,則能全破傷之金。若不顧其本,即使病去猶恐復(fù)來,故又以熟地,龜板大補其陰,是謂培其本,清其源矣。雖有是證,若食少便溏,則為胃虛,不可輕用。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