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澤瀉一兩一分豬苓(去皮)三分茯苓三分白術三分桂(去皮)二分
右五味,為末,白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
□
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芩桂術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
【注】
水停心下,甚者病悸,已明其治矣。微者短氣,其治有二:氣虛短氣,是氣少不能長息而短也;微飲短氣,是水停阻礙呼吸而短也。若呼之氣短,是心肺之陽有礙也,用芩桂術甘湯以通其陽,陽氣通則膀胱之竅利矣。吸之氣短,是肝腎之陰有礙也,用腎氣丸以通其陰,陰氣通,則小便之關開矣。故曰:苓桂術甘湯主之,腎丸亦主之也。
(公元 1241 年)宋.施發(fā)(政卿)著。三卷。先總論脈法,次辨明 24 種脈的形象和主病,最后敘述傷寒雜病 等 21 類病證的生死脈法,及婦人病脈、胎脈和小兒病的脈法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澤瀉一兩一分豬苓(去皮)三分茯苓三分白術三分桂(去皮)二分
右五味,為末,白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
□
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芩桂術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
【注】
水停心下,甚者病悸,已明其治矣。微者短氣,其治有二:氣虛短氣,是氣少不能長息而短也;微飲短氣,是水停阻礙呼吸而短也。若呼之氣短,是心肺之陽有礙也,用芩桂術甘湯以通其陽,陽氣通則膀胱之竅利矣。吸之氣短,是肝腎之陰有礙也,用腎氣丸以通其陰,陰氣通,則小便之關開矣。故曰:苓桂術甘湯主之,腎丸亦主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