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初服八正散:扁蓄、????麥、滑石、炒桅、木通、炒軍、甘草、燈心、車前,晚下空心服一次,勿多服。
次服卯丹:甘遂面煨、檳榔各三錢、黑丑、白丑、牙皂各錢半、滑石,研末,每于卯刻空心,陳皮湯下五分,服三次。
三服酉丹:茅術(shù)、厚樸、陳皮、二苓、澤瀉各錢半,上桂、甘草各一錢,研末,每于酉刻空心,姜、棗湯下五分,服三次。
四服醒脾散:高麗參五錢,茯苓、山藥、蓮米、芡實(shí)、苡仁、白蔻各三錢,研末,于卯酉丹各服三次后,日服三次。
五服草藥,初用大草鞋板草藥名燉肉食,次用四葉蓮燉黃酒服,三用四葉蓮燉雞食,以上諸法俱忌鹽、醬、紅苕、南瓜一百二十日。
后開鹽方:生白術(shù)、茅蒼術(shù)、簡(jiǎn)鹽各一兩,研末,用大鯽魚一尾,去腸雜,將藥入腹內(nèi)縫固,瓦焙枯,研細(xì),食完一料,百物不忌。
(公元 1150 年)宋.劉昉(方明)著。四十卷。論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兒各科疾病,分為 40 門,每門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陳復(fù)正(飛霞)著。六卷。辨驚風(fēng)及對(duì)小兒勿濫用寒涼,以免傷敗脾胃等,均有較好見解。闡述小兒病的病因治療比較詳備。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初服八正散:扁蓄、????麥、滑石、炒桅、木通、炒軍、甘草、燈心、車前,晚下空心服一次,勿多服。
次服卯丹:甘遂面煨、檳榔各三錢、黑丑、白丑、牙皂各錢半、滑石,研末,每于卯刻空心,陳皮湯下五分,服三次。
三服酉丹:茅術(shù)、厚樸、陳皮、二苓、澤瀉各錢半,上桂、甘草各一錢,研末,每于酉刻空心,姜、棗湯下五分,服三次。
四服醒脾散:高麗參五錢,茯苓、山藥、蓮米、芡實(shí)、苡仁、白蔻各三錢,研末,于卯酉丹各服三次后,日服三次。
五服草藥,初用大草鞋板草藥名燉肉食,次用四葉蓮燉黃酒服,三用四葉蓮燉雞食,以上諸法俱忌鹽、醬、紅苕、南瓜一百二十日。
后開鹽方:生白術(shù)、茅蒼術(shù)、簡(jiǎn)鹽各一兩,研末,用大鯽魚一尾,去腸雜,將藥入腹內(nèi)縫固,瓦焙枯,研細(xì),食完一料,百物不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