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臣曰:脅痛系肝病,當(dāng)分外感、內(nèi)傷。但外感少而內(nèi)傷多,宜各隨所因調(diào)治。
又曰:肝氣宜順不宜逆,故脅痛必須平肝,平肝必須補(bǔ)腎,腎水足,斯肝木有養(yǎng),其氣自平,而痛自止。
傷寒,小柴胡湯加苓、芍、青皮、牡蠣。
食積,和胃飲加曲、麥、枳實(shí)、青皮、木香。
怒傷,平肝散:白芍、川芎、丹皮、青皮、柴胡、枳殼、薄荷、甘草。
瘀血,桃仁承氣湯加歸、芎、青皮、柴胡、鱉甲。
痰氣,和脅飲:蒼術(shù)、青皮、香附、半夏、白芥、姜黃、枳殼、甘草。
郁結(jié),逍遙散加川芎、陳皮、郁金、香附。
勞傷,補(bǔ)中湯加白芍、青皮。
房勞,歸芍六味丸加柴胡、青皮。
虛損,肝腎兼資湯:白芍一兩、當(dāng)歸、熟地各五錢、棗皮二錢半、青皮三錢,甘草錢半。火,加炒梔一錢。痰,加白芥一錢。
(公元 1150 年)宋.劉昉(方明)著。四十卷。論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兒各科疾病,分為 40 門,每門又各分子目。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清臣曰:脅痛系肝病,當(dāng)分外感、內(nèi)傷。但外感少而內(nèi)傷多,宜各隨所因調(diào)治。
又曰:肝氣宜順不宜逆,故脅痛必須平肝,平肝必須補(bǔ)腎,腎水足,斯肝木有養(yǎng),其氣自平,而痛自止。
傷寒,小柴胡湯加苓、芍、青皮、牡蠣。
食積,和胃飲加曲、麥、枳實(shí)、青皮、木香。
怒傷,平肝散:白芍、川芎、丹皮、青皮、柴胡、枳殼、薄荷、甘草。
瘀血,桃仁承氣湯加歸、芎、青皮、柴胡、鱉甲。
痰氣,和脅飲:蒼術(shù)、青皮、香附、半夏、白芥、姜黃、枳殼、甘草。
郁結(jié),逍遙散加川芎、陳皮、郁金、香附。
勞傷,補(bǔ)中湯加白芍、青皮。
房勞,歸芍六味丸加柴胡、青皮。
虛損,肝腎兼資湯:白芍一兩、當(dāng)歸、熟地各五錢、棗皮二錢半、青皮三錢,甘草錢半。火,加炒梔一錢。痰,加白芥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