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小草

    《中藥大辭典》:小草拼音注音Xiǎo Cǎo別名

    細草(《本經(jīng)》),青小草(《江蘇植藥志》)。

    出處

    《本經(jīng)》

    來源

    為遠志科植物細葉遠志莖葉。4~5月采集地上部分,曬干。

    原形態(tài)

    植物形態(tài)詳"遠志"條。

    炮制

    揀凈雜質(zhì),噴水悶潤,切段,曬干。

    功能主治

    ①《別錄》:"主益精,補陰氣,止虛損、夢泄。"

    ②《得配本草》:"去血中郁熱,散少陰風(fēng)熱;痘熱不起,用以發(fā)之。"

    復(fù)方

    治胸痹心痛,逆氣,膈中坎不下:小草、桂心、蜀椒(去汗)、干姜、細辛各三分,附子(炮)二分。六物合搗下篩,蜜丸大如梧子,先食米汁,下三丸,日三,不知稍增,以知為度。禁豬肉、冷水、生蔥菜。(《古今錄驗》小草丸)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小草拼音注音Xiǎo Cǎo別名

    細草、青小草。

    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Thinleaf Milkwort出處

    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來源

    藥材基源:為遠志科植物細葉遠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和西伯利亞遠志Polygala sibirica L.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2.Polygala sibirica L.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全草,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向陽山坡或路旁。

    2.生于海拔1100-2800m的山坡草地。

    資源分布:1.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江蘇、安徽和江西等地。

    2.分布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

    原形態(tài)

    1.遠志 多年生草本,高25-40cm。根圓柱形,長而微彎。莖直立或斜生,多數(shù),由基部叢生,細柱形,質(zhì)堅硬。帶綠色,上部多分枝。單葉互生,葉柄短或近于無柄;葉片線形,長1-3cm,寬1.5-3mm,先端尖,基部漸狹,全緣,中脈在上面下陷,下面隆起,無毛或稍被柔毛。春季莖頂抽出總狀花序,長5-12cm,花小,稀疏;萼片5,其中2枚呈花瓣狀,綠白色;花瓣3,淡紫色,其中1枚較大,呈龍骨瓣狀,先端著生流蘇狀附屬物;雄蕊8,花絲基部合生;雌蕊1,子房倒卵形,扁平,2室,花柱彎曲,柱頭2裂。蒴果扁平,圓狀倒心形,長、寬各4-5mm,綠色,光滑,邊緣狹翅狀,無睫毛,基部有宿存的萼片,成熟時邊緣開裂。種子卵形,微扁,棕黑色,密被白色絨毛?;ㄆ?-7月,果期6-8月。

    2.西伯利亞遠志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根圓柱形。莖多分枝,被短柔毛。單葉互生,具短柄;葉紙質(zhì)至近革質(zhì),下部葉小,卵形,長約6mm,寬約4mm,先端鈍,具短尖頭;上部葉大,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2cm,寬3-6mm,綠色,被短柔毛,先端鈍,具骨質(zhì)短尖頭,基部楔形,全緣,反卷,主脈在上表面下陷,背面隆起,側(cè)脈不明顯??偁罨ㄐ蛞竿馍蚣夙斏?,通常高出莖頂,具少數(shù)花,被短柔毛;花長約6-10mm,具小苞片3枚,鉆狀披針形,長約2mm,被短柔毛;萼片5,宿存,外面3枚小,披針形,長約3mm,里面2枚大,花瓣狀,長約7mm;花瓣3,藍紫色,側(cè)生花瓣倒卵形,長5-6mm,基部與龍骨瓣合生,龍骨瓣較側(cè)生花瓣長,背面被柔毛,先端背部具流蘇狀雞冠狀附屬物;雄蕊8,花絲長5-6mm,2/3以下合生成鞘,鞘具緣毛,花藥卵形,頂孔開裂;子房倒卵形,直徑約2mm,先端具緣毛,花柱肥厚,先端彎曲,長約5mm,柱頭2,間隔位于花柱先瑞。蒴果近倒心形,直徑約5mm,先端微缺,具狹翅,疏被短柔毛。種子黑色,除種阜外,被白色柔毛?;ㄆ?-7月,果期5-8月。

    炮制

    揀凈雜質(zhì),噴水悶潤,切段,曬干。

    歸經(jīng)

    心;腎經(jīng)

    性味

    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

    祛痰;安神;消癰。主咳嗽痰多;虛煩;驚恐;夢遺失精;胸痹心痛;癰腫瘡瘍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別錄》:主益精,補陰氣,止虛損、夢泄。2.《得配本草》:去血中郁熱,散少陰風(fēng)熱;痘熱不起,用以發(fā)之。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柏脂拼音注音Bǎi Zhī別名柏油(《綱目拾遺》)出處《本草經(jīng)集注》來源為柏科植物側(cè)柏樹干或樹枝經(jīng)燃燒后分泌的樹脂汁。性味《草木便方》:“甘,平?!肮δ苤髦沃谓臧_,癩瘡,禿瘡,黃水瘡,丹毒。①《唐本草》:“枯枝節(jié)燒取油,療癘......
  • 拼音注音Biāo Gǎn Huā別名八百錘、千錘打、銅錘來源鳶尾科唐菖蒲屬植物唐菖蒲Gladiolus gandavensis Van Houtte,以球莖入藥。秋季采集,洗凈曬干或鮮用。性味辛,溫。有毒。功能主治解毒散瘀,消腫止痛。用于跌......
  • 《全國中草藥匯編》:棒棒木拼音注音Bànɡ Bànɡ Mù別名棒棒樹、棒子木、棒子樹、黑彈木、黑彈樹、樸樹、木黃瓜樹、白麻子、白麻樹來源榆科樸樹屬植物小葉補Celtis bungeana Blume的樹干。全年可采,切成小段,曬干。性味辛、......
  • 拼音注音Bànɡ Bànɡ Cǎo別名孩兒參來源藥材基源:為石竹科植物短小孩兒參的干燥塊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 (Franch.et Sav.)Pax ex Pax et Hof......
  • 拼音注音Bǎnɡ Gā別名藏名:榜阿嘎保出處歷代藏醫(yī)藥書均有記載?!端{琉璃》記載:本品“基生葉三、四片,莖葉稍小,或深裂為七、八片,莖小而柔,花白色有藍紅光澤解時疫毒,清膽熱?!薄毒е楸静荨?、《味氣鐵鬘》載:“榜嘎性涼、解毒?!薄陡事吨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