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學(xué)集成》 沉脈體狀

    沉脈為陰,輕取不見,重按乃得,如石在水,如鯉臥沙。細小、隱伏、反關(guān)皆統(tǒng)于此。

    主病(凡十證)

    沉脈為寒,為水,為氣,為郁,為停飲,為癥瘕,為脹實,為厥逆,為洞泄,為陽郁之候。

    主治(凡六條)

    沉細為少氣。其證不思飲食,或食不化,或吐冷飲。宜附子理中湯;兼腰膝痛,大營煎加減。

    沉遲為痼冷。其證厥冷精寒,甚者,唇青爪黑,舌卷囊縮。宜回陽飲,或右歸飲。

    沉滑為宿食。壯者平胃散,理氣丸;弱者溫胃飲,枳術(shù)丸;兼肩背痛,手戰(zhàn)不能舉箸,伏痰在脾也,二陳湯治標,茯苓丸治本。

    沉伏為霍亂。其證腹痛吐瀉或瀉而不吐,或吐而不瀉。壯者,藿香正氣散;

    弱者,和胃飲;手足冷,理中湯,或理陰煎,俱加附子。

    沉數(shù)為內(nèi)熱。其證便閉,便血,為淋,為崩。如下見血,保陰煎;上見火,目赤,咽痛,抽薪飲;胃火上沖,呃逆不止,安胃飲;煩熱,口渴,牙痛,失血,玉女煎。

    沉緊為心腹小腸痛。心腹痛,手拈散;小腸痛,煖肝煎;兼寒熱頭痛,五積散;按沉雖屬里,倘暴病脈見沉緊而數(shù),又見頭身痛,發(fā)熱,乃寒邪初感,陽為陰蔽,即俗云寒包火也。宜溫中發(fā)散,慎勿施以涼劑,致邪氣凝結(jié)。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