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學(xué)見能》 心神

    作者: 未知

    [總訣]心主神兮肝主魂,腎藏精氣外游行。此間治法猶難識,況挾長沙百合名。

    心中大煩,舌黑而不得臥者,少陰之陽煩也。宜黃連阿膠湯。

    黃連(三錢) 黃芩(三錢) 阿膠(一錢) 白芍(三錢) 雞子黃(調(diào)下,一枚)

    歌曰∶心煩舌黑證為陽,湯用膠連仔細(xì)詳。

    白芍枯芩同劑煮,再調(diào)雞子去清嘗。

    心中大躁,手足躁擾不安者,少陰之陰躁也。宜加味白通湯。

    干姜(二錢) 附子(三錢) 蔥白(三錢) 甘草(一錢) 膽汁(七分) 知母(二錢) 麥冬(三錢) 牛膝(一錢)

    歌曰∶心中大躁卻為陰,用藥還宜姜附斟。

    膽草和蔥知膝共,麥冬加入病無侵。

    心中怔忡,跳動如舂碓臼者,心脾之血虛也。宜加味歸脾湯。

    白術(shù)(二錢) 麥冬(二錢) 茯神(二錢) 黨參(二錢) 遠(yuǎn)志(一錢) 棗仁(二錢) 當(dāng)歸(二錢) 黃 (二錢) 白芍(二錢) 五味(七分) 龍眼(三枚) 甘草(一錢) 乳香(一錢) 沒藥(一錢)

    歌曰∶心中跳動用參 ,龍眼歸苓補血宜。

    味術(shù)棗仁同遠(yuǎn)志,冬甘乳沒芍歸脾。

    (伯未按∶單用棗仁四錢,龍眼肉十枚,亦佳。)

    心悸而怯,常欲叉手冒心者,水氣凌心經(jīng)也。宜桂苓甘棗湯。

    桂尖(三錢) 云苓(三錢) 甘草(一錢) 大棗(三枚)

    歌曰∶悸怯緣何現(xiàn)此形,總因水氣犯心經(jīng)。

    除寒消水無逾桂,甘棗還加云茯苓。

    心驚而惕,神魂不能自主者,心虛而氣浮也。宜桂枝龍牡湯。

    桂枝(三錢) 附子(三錢) 龍骨(三錢) 甘草(炙,二錢) 牡蠣(三錢)

    歌曰∶心常驚惕擾神魂,虛怯宜將桂附溫。

    仍恐元陽難鎮(zhèn)斂,再加龍牡草梢存。

    心神慌惚,入夜則多煩夢者,心血虛有火也。宜原方安神丸。

    當(dāng)歸(三錢) 生地(三錢) 黃連(二錢) 朱砂(一錢) 甘草(一錢)

    歌曰∶心神慌惚夢偏多,虛火常炎奈若何。

    歸地朱砂連共草,丸湯服下即調(diào)和。

    心神恍惚,每事不能記憶者,有火兼有痰也。宜加味安神丸。

    龍骨(三錢) 牡蠣(三錢) 茯神(三錢) 菖蒲(一錢) 棗仁(三錢) 生地(三錢) 黃連(一錢) 朱砂(一錢) 遠(yuǎn)志(一錢) 五味(一錢) 當(dāng)歸(三錢) 甘草(一錢) 貝母(二錢) 麥冬(三錢)

    歌曰∶心神恍惚性多忘,龍牡歸苓棗與菖。

    連地朱砂同志味,草和貝母麥冬嘗。

    心神不定,起居百般不安者,百脈皆合病也。宜加味百合湯。

    黨參(三錢) 白芍(三錢) 百合(三錢) 生地(三錢) 玉竹(三錢) 茯神(三錢) 棗仁(三錢) 麥冬(三錢) 百部(二錢) 五味(一錢) 貝母(三錢) 滑石(三錢)

    歌曰∶心神不定意憧憧,起坐難安用麥冬。

    部合棗仁苓味芍,竹參貝滑地煎濃。

更多中醫(yī)書籍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圣濟總錄》(公元 1117 年)宋.太醫(yī)院編。二百卷。分 66 門,每門又分若干病證,闡述病因病理,詳述治法方藥,是北宋時期搜方較多的醫(yī)學(xué)全書。

    作者:
  • 作者:
    孫一奎
  •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