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學統(tǒng)計學》 二、成對資料樣本均數的比較

    上面介紹了已知總體均數時的顯著性檢驗方法,但有時我們并不知道總體均數,且醫(yī)學數據資料中更為常見的是成對資料,若一批某病病人治療前有某項測定記錄,治療后再次測定以觀察療效,這樣,觀察n例就有n對數據,這即是成對資料(也可對動物做成病理模型進行治療實驗以收集類似的成對資料);如果有兩種處理要比較,將每一份標本分成兩份各接受一種處理,這樣觀察到的一批數據也是成對資料,醫(yī)學科研中有時無法對同一批對象進行前后或對應觀察,而只得將病人(或實驗動物)配成對子,盡量使同對中的兩者在性別、年齡或其它可能會影響處理效果的各種條件方面極為相似,然后分別給以一種不同的處理后觀察反應,這樣獲得的許多對不可拆散的數據同樣是成對資料。由于成對資料可控制個體差異使之較小,故檢驗效率是較高的。

    關于成對資料,每對數據始終相聯(lián)這是它的特點,我們可以先初步觀察每對數據的差別情況,進一步算出平均相差作為樣本均數,再與假設的總體均數比較看相差是否顯著,下面舉實例說明檢驗過程。

    表 7.1 豚鼠注入上腺素前后每分鐘灌流滴數

    豚鼠號每分鐘灌流滴數用藥前用藥后增加數d1304616238501234852444852456058-26466418726563085854-494654810485810114436-81246548總 計——96

    例7.2 為了驗證腎上腺素有無降低呼吸道阻力的作用,以豚鼠12只,進行支氣管灌流實驗,在注入定量腎上腺素前后,測定每分鐘灌流滴數,結果見表7.1,問用藥后灌流速度有無顯著增加?

    (1)假設用藥前后灌流滴數相同,則相差的總體均數μ為0;即H:μ=μ;H1:μ≠μ。

    (2)令顯著性水準α=0.05,由本例ν=12-1=11查得臨界值t0.05,11=2.201。

    (3)求樣本統(tǒng)計量平均相差數d、差數的標準差Sd、標準誤Sd及檢驗統(tǒng)計量t值。

    (4)下結論。今∣t∣t0.05,11,p μ

    (2)令α=0.05,得t0.05,7=1.895(單側)

    (3)用差數求統(tǒng)計量

    (4)結論∣t∣=2.264>t0.05,7=1.895,P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