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學(xué)綱目》 外障(在睛外遮暗)

    作者: 樓英

    經(jīng)云∶診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從下上者,陽明?。粡耐庾邇?nèi)者,少陽病。按此論表里之翳明矣,用以治癥,如鼓應(yīng)桴也。

    凡赤脈翳,初從上而下者,屬太陽,以太陽主表,其病必連眉棱骨痛,或腦項痛,或半邊頭腫痛是也,治法宜溫之散之。溫則臘茶、鹽川附等分,煎服立愈。戴立齋嘗以此證用川附一錢,作一服隨愈。散則《簡要》夏枯散、東垣選奇湯之類是也。一方,附子半兩,芽茶一大撮,白芷一錢,細(xì)辛、川芎、防風(fēng)、羌活、荊芥各半錢,煎服神效。

    〔《簡》〕夏枯草治眉棱痛,目翳從上下者,累效,必與退云丸相兼服。夏枯草方,見目珠痛條。

    〔垣〕選奇湯 治眉棱骨痛,目翳從上下者妙。(方見眉痛條。)

    羌活除翳湯治太陽寒水,翳膜遮睛,不能視物。

    麻黃根(一分) 羌活(一兩半) 防風(fēng)(一兩) 本(七錢) 細(xì)辛(少許) 薄荷葉(二錢)荊芥穗(七錢,煎成藥加之) 川芎(三錢) 小椒(五分) 當(dāng)歸根(三錢) 生地(酒一錢) 黃柏(四錢) 知母(五錢,酒制)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入荊芥穗再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后忌酒濕面。

    〔《本》〕又方

    防風(fēng)(一兩) 白蒺藜(一兩) 羌活(一兩半) 甘菊(二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百沸湯點服,食后。

    赤脈翳,初從下而上者,或從內(nèi) 出外者,皆屬陽明,以陽明主里,其癥多熱或便實是也。治法宜下之寒之。

    下則《局方》流氣飲、錢氏瀉青丸、《局方》溫白丸,加黃連、黃柏之類,累用累驗。寒則一味黃連羊肝丸之類也。

    〔《局》〕流氣飲治目生翳障。

    大黃(炮) 牛蒡子(炒) 川芎 菊花(去枝) 白蒺藜(炒,去梗) 細(xì)辛(去苗) 防風(fēng)(去苗)玄參(去苗) 山梔(去皮) 黃芩(去蘆) 甘草(炙) 蔓荊子 荊芥(去梗) 木賊(去根節(jié)各一兩)草決明(一兩半) 蒼術(shù)(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臨臥用冷酒調(diào)下。

    〔羅〕撥云散治因眼發(fā),濕熱不退,而作翳膜遮睛,昏暗羞明,隱澀難開。

    川芎 草龍膽 楮實 薄荷 羌活 荊芥穗 石決明 草決明 蒼術(shù) 大黃 甘草 木賊 密蒙花 連翹 川椒 甘菊 桔梗 石膏 地骨皮 白芷 白蒺藜 檳榔(各一兩) 石燕(一對)

    上件,搗羅為細(xì)末,每服三錢,溫茶清一盞調(diào)下。食后。一日三服。忌雜魚烏諸肉。

    〔海藏〕東垣先生治斑后風(fēng)熱毒,翳膜氣暈遮睛,以瀉青丸子瀉之大效,初覺易治。(《保命集》云∶斑后翳膜,亦能治之,瀉青丸減大黃一半用之。)

    妻侄女,形肥,笄年時,得目疾,每一月或二月一發(fā),發(fā)時紅腫,澀痛難開,如此者三年,服除風(fēng)散熱等劑,及尋常眼藥,則左目反有頑翳,從銳 來遮瞳人,右目亦有翳從下而上。經(jīng)云∶從內(nèi)外走者,少陽?。粡南律险?,陽明病。予謂此少陽、陽明二經(jīng)有積滯也。脈短滑而實,晨則似短。潔古云∶短為有積滯,遏抑臟腑,宜下之。遂用溫白丸,減川芎、附子三之二,多加龍膽、黃連,如東垣五積法,從二丸每日加一丸,加至大利,然后減丸。又從二丸加起,忽一日于利中下黑塊血若干,如墨大而硬堅,從此漸覺痊而翳盡去矣。

    〔世〕黃連羊肝丸 治目翳從下上者,從內(nèi) 出外者,神效。(方見內(nèi)障。)

    赤脈翳,初從外 入內(nèi)者,為少陽,以少陽主半表半里,治法宜和解之,神仙退云丸之類是也。

    〔垣〕神仙退云丸治一切翳暈內(nèi)外障昏無睛者,累效,妙方也。

    川芎 當(dāng)歸(各一兩半) 犀角(酒洗) 枳實 川楝 蟬殼 甘菊 薄荷葉(不見火。以上各半兩)栝蔞仁(生者六錢) 蛇蛻 密蒙花 荊芥穗(各二錢,此三味與甘草同焙干,去甘草不用) 地骨皮(洗) 白蒺藜(微炒,去刺) 羌活 生地(酒洗,焙干各一錢) 川木賊(一兩半,去節(jié),童便浸一宿,焙干)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一兩分作十丸,米泔湯調(diào)服,日進(jìn)二三丸。食后。婦人當(dāng)歸湯下,有氣者木香湯下。使之在人消息。

    〔《本》〕治諸眼患,因熱病后,毒瓦斯攻眼,生翳膜遮障,服此藥逐旋消退,不犯刀針。

    青葙子 防風(fēng) 枳殼(各一兩) 茺蔚子 細(xì)辛(各半兩) 枸杞子 澤瀉 生地黃 石決明(各一兩半)黃連(半兩) 車前子 川當(dāng)歸 麥門冬(去心。各二兩)

    上各如法修事,焙干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飯飲吞下。忌一切熱毒物。

    〔垣〕羌活退翳湯

    羌活(二錢) 防風(fēng)(一錢半) 黃芩(半兩,酒炒) 柴胡(三錢) 黃連(二錢) 五味子(二錢)黃柏(五錢,酒炒) 芍藥(五錢) 草龍膽(五錢,酒洗) 黃 (三錢) 甘草 升麻(二錢)歸身(二錢) 石膏(二錢半)

    上件,銼如麻豆大,水二盞,分作二服,煎至一盞,入酒少許,去渣,臨臥熱服。忌言語。

    消翳散一名龍膽飲子

    青蛤粉(半兩) 羌活 龍膽草 黃芩(炒。各三錢) 蟬蛻(五分,一云蛇蛻) 麻黃(一錢半)谷精草(半兩) 川郁金(半兩) 甘草根(炙,五分) 升麻(二錢)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食后溫茶調(diào)下。(以上四方,熱多者宜之。)

    又方

    川芎 羌活 旋復(fù)花 防風(fēng)(各二兩) 甘草 蒼術(shù)(泔浸一夕,去皮,日干不見火) 楮實 楮葉(并八月采,陰干,以上各一兩) 甘菊 枳實 蟬蛻 木賊(各一兩)

    上木臼中治為末,茶清調(diào)下二錢,早食后、臨臥各一服。治暴赤眼,忌濕面及酒。楮實須真,無實者取葉,不爾,諸藥無效。合時不得焙,及犯鐵器。予觀此方,取楮葉必?zé)o實者,蓋陰陽二合相匹配耳。有實者陽也,無實取葉者陰也,所以不得真楮實者,悉無效。

    〔羅〕五秀重明丸治眼翳膜遮睛,隱澀昏花,常服清利頭目。

    甘菊花(開頭,五百個) 荊芥(五百穗) 木賊(去節(jié),五百節(jié)) 川椒(開口者,五百粒) 楮實(五百枚)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xì)嚼,時時咽下,食后噙化無時,臨臥大忌酒面熱物。(以上二方,無熱者宜之。)

    翳膜者,風(fēng)熱重則有之,或 入眼,此肝氣盛而發(fā)在表也。翳膜已生,在表明矣,宜發(fā)散而去之。若反疏利,則邪氣內(nèi)搐,為翳益深。邪氣未定,謂之熱翳而浮。邪氣已定,謂之冰翳而沉。邪氣牢而深者,謂之陷翳,當(dāng)以 發(fā)之物使其邪氣再動,翳膜乃浮,佐之以退翳之藥,而能自去也。病久者,不能速效,宜以歲月除之。

    新翳所生,表散方,東垣羌活除翳湯。有熱血虛者,退云丸之類是也。

    〔《?!贰持伪杈貌蝗フ撸?strong>羚羊角散。

    羚羊角 升麻 細(xì)辛(各等分) 甘草(半錢)

    上為末,一半煉蜜為丸。每服五七十丸,用一半為散,以泔水煎吞丸子,食后。

    發(fā)陷翳,亦羚羊角散之類,用之在人消息。若陰虛有熱者,兼服神仙退云丸。

    〔垣〕補(bǔ)陽湯治陽不勝其陰,乃陰盛陽虛,則九竅不通,令青白翳見于大 ,乃足太陽、少陰經(jīng)中郁遏,足厥陰肝經(jīng)氣不得上通于目,故青白翳內(nèi)阻也。當(dāng)于太陽、少陰經(jīng)中,九原之下,以益肝中陽氣,沖天上行。此當(dāng)先補(bǔ)其陽,后于足太陽、少陰標(biāo)中,瀉足厥陰肝經(jīng)陰火,乃次治也?!秲?nèi)經(jīng)》曰∶陰盛陽虛,則當(dāng)先補(bǔ)其陽,后瀉其陰。此治法是也。每日清晨,以腹中無宿食,服補(bǔ)陽湯。臨臥,服瀉陰丸。若天色變,大寒大風(fēng),并大勞役,預(yù)日飲食不調(diào),精神不足,或氣弱,俱不得服。候體氣和平,天氣如常,服之先補(bǔ)其陽,使陽氣上升,通于肝經(jīng)之末,利空竅于眼目矣。

    羌活 獨活 當(dāng)歸身(去蘆頭用,梢截,酒洗,焙干) 甘草梢 熟地黃 人參(去蘆) 黃 白術(shù)(以上各一兩) 澤瀉 陳皮(去白。各一兩) 生地黃(炒,二錢) 白茯苓(去皮) 知母(炒黃色。各五錢) 柴胡(去苗,二兩) 防風(fēng)(去蘆,半兩) 白芍藥(半兩) 肉桂(去皮,一錢)

    上同為粗末,每服半兩,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空心,使藥力行盡,方許食。

    連柏益陰丸

    羌活 獨活 甘草根(炒) 當(dāng)歸身(根據(jù)前制) 防風(fēng) 五味子(各半兩) 黃連(酒洗或拌,銼炒火色,一兩) 石決明(燒存性,五錢) 草決明 黃芩 黃柏 知母(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漸加百丸止,臨臥清茶送下。常以助陽湯多服,少服此藥,以此藥一則妨飲食,二則力大如升陽湯,不可多服。

    升陽泄陰丸

    羌活 獨活 甘草根 歸身 熟地(各一兩) 人參 黃 白術(shù)(各半兩) 澤瀉(三錢) 陳皮(三錢) 白芍藥(一兩) 白茯苓 防風(fēng)(各三錢) 肉桂(半錢) 生地(酒洗,炒五錢) 知母(酒炒,三錢,如大暑加一錢) 楮實(酒拌,半兩) 柴胡(去苗,一錢半)

    上 咀,每服五錢,水煎熱服。另合一料,煉蜜丸,如桐子大。食遠(yuǎn)茶清送下五十丸,每日與前藥各一服,不可飽服。如天氣熱甚,加五味子三錢或半兩,天門冬去心半兩,枳實亦加半兩。

    上三方,合治一病,空心補(bǔ)陽湯,臨臥連柏丸,食遠(yuǎn)升陽泄陰丸。

    滋陰地黃丸 治內(nèi)障兼右目小 青白翳,瞳子散大。(方見內(nèi)障。)

    〔丹〕丈夫因勞力后,兩眼上星,右邊獨昏,此熱傷血。

    白術(shù) 歸身尾 生地 木通 黃連(酒浸) 黃芩(炒) 黃柏(炒。各二兩) 甘草(炙,一錢)

    分三帖煎服。大熱加白芍藥。

    翳從下而上諸方,瀉青之類。(并見表里上條。)翳除盡,至期年月日期復(fù)發(fā)者,或間一月或二月一發(fā),皆為積。

    治如脈滑者,宜溫白丸加黃連、草龍膽,如東垣五積法服之。

    百點膏張濟(jì)民眼翳,以至遮瞳人,視物不明,如覺云氣遮障,以此方治之。

    黃連(二錢,以水一碗煎至半碗,再入后藥) 當(dāng)歸(六分) 甘草根(六分) 防風(fēng)根(八分) 蕤仁(去皮尖,三分)

    上銼,如麻豆大,蕤仁另研如泥,同熬,滴入水中不散,去渣沫,入好蜜少許,再煎少時為度。極要病患心凈點之,點至目微痛為度。一日點五七次,臨臥點尤妙,名曰百點膏,但欲多點,使藥力相續(xù)。

    羌活退翳膏治足太陽寒水,膜遮左睛,白翳上,視物不明。

    椒樹(東南根、西北根各二兩) 麻黃(去節(jié)根,三分) 羌活(七分) 黃連(三分) 歸身(六分)防風(fēng)(三分) 柴胡(三分) 生甘草(四分) 升麻(三分) 生地黃(三分) 漢防己(二分) 蕤仁(六個) 本(二分)

    上凈水一碗,先煎漢防己、黃連、生甘草、當(dāng)歸身、生地黃,煎至一盞,入余藥再煎至一盞,去渣,入銀瓷器內(nèi),熬稀膏點之,有力為度。

    退翳膏子治黑白翳。

    荊芥穗(一錢) 黃連(三錢) 生地黃(一錢半) 甘草(五分) 歸身(六分) 連翹(四分) 柴胡梢(五分) 升麻(三分) 防風(fēng)(四分) 蕤仁(三分) 青皮(四分) 細(xì)辛(一分)

    上先用水半盞,浸荊芥一處,次將黃連、生地、甘草三味,用水一大碗,煎至半碗,再下余七味,同煎至一盞,去渣,更上火熬至半盞,入荊芥水二匙,入蜜少許,再煎令勻,點之神效。

    圓明膏治內(nèi)障生翳,及瞳子散大,皆勞心過度,飲食失節(jié)。

    柴胡(去苗,五錢) 麻黃(去蘆,五錢) 歸身(三錢) 生地(半兩) 黃連(去須,五錢)甘草(二錢) 訶子皮(濕紙裹,煨二錢)

    上七味,先以水二碗,熬麻黃至一碗,去沫,外六味各 咀如豆大,篩去沫子秤,入內(nèi)同煎,滴水中不散,去渣沫,入蜜少許,再熬點之。

    上點方四,皆東垣先生所制,乃隨證立法,非如泛常通用之方,如瞳子散大,用訶子收之之類也。

    〔《?!贰?strong>金絲膏點眼。

    生姜(取汁,四兩) 白蜜(煉去沫,一斤) 豬膽汁(三錢) 黃連(四兩,截碎,用水一斗煎至五升)

    上先煎黃連水,后入姜汁,次入蜜,同煎,去沫凈,入下項。

    腦子 砂 熊膽(各四錢) 麝香 青鹽(各三錢) 輕粉(少許) 硼砂(二錢)

    上研細(xì),攪勻同煎,合稀膏用之。

    〔羅〕金露膏

    蕤仁(槌碎) 黃丹(各一兩) 黃連(半兩) 蜜(六兩)

    上件,先將黃丹入鍋中,炒黃至紫,入蜜攪勻,下長流水四升,以嫩柳枝頭七莖,把定攪之,次下蕤仁,候滾十?dāng)?shù)沸,又下黃連,用柳枝不住手?jǐn)?,熬至二升,罩籬內(nèi)傾藥在紙上,慢慢滴之,無令塵污。如有瘀血,加砂一錢,上火煨開,入前膏子內(nèi)用。

    夜光丸治赤眼翳目昏花。

    宣黃連 訶子(去核。各二兩) 當(dāng)歸(一兩) 銅綠(一錢)

    上 咀,用河水三升,同浸兩晝夜,入銀瓷器熬取汁,再入文武火熬,槐柳枝攪,滴水成珠為度。

    豬胰子(二個,先去脂,以水洗,換水無度,令凈,入黃連膏內(nèi)煮黑色,取出用之) 爐甘石(一兩,童便一碗,燒紅,淬盡為度) 黃連(四兩,河水浸,去渣,焙干,研細(xì)用) 青鹽(六兩,細(xì)研) 蜜(一斤,澄去查蠟) 梨(十枚,去皮核,絞取汁)

    上將梨汁、甘石入膏子內(nèi),熬五七沸,次入青鹽,用槐柳枝攪褐色,傾入瓷甕冷水內(nèi),拔去火毒,臘月合為妙,正月十一月次之,余月皆不可。

    〔《濟(jì)》〕蟾光膏治遠(yuǎn)年目病,不通道路,去翳膜,須用臘月成開日合。

    白沙蜜(四兩,色白者,炒。隔年蔥一枝,去須皮,短切,與蜜一同熬去白膜,覷蔥軟熟為度,以綿濾滓,放定,用紙收取蠟面) 黃丹(三錢,水飛,生用) 密陀僧(三錢,水飛,生用) 爐甘石(過,五錢,凈水飛。以上三味,研極細(xì),傾入前蜜中,用桃柳各一枝攪勻放下) 當(dāng)歸 赤芍藥 杏仁(湯泡,去皮尖。以上三味,各三錢) 黃連(去蘆頭,凈,二兩) 川芎(半兩) 秦皮 訶子皮 防風(fēng) 石膏玄精石 井泉石 無名異 玄參 代赭石 石決明(以上十五味,各三錢, 咀,或雪水或長流河水五升,銀瓷器內(nèi)熬至三升,濾去渣凈,再熬至一升,將十五味藥水傾入前放下藥蜜,一同慢火熬藥紫金色時,再添入后藥,勿令火急) 乳香 沒藥 琥珀 朱砂(另研) 蕤仁( 槌,去油用仁)以上五味,各三錢,前四味先研爛,后入蕤仁,水飛,一同研細(xì)澄,有渣再水飛。 清,再水飛。方傾入前紫金藥內(nèi),一同復(fù)熬一二沸,以藥滴于水中不散為度,大抵勿令過與不及。取下土中埋七日,取出置銀器中,如法收貯,再添入后細(xì)藥,傾入藥時,亦用桃柳枝攪勻。

    南硼砂 珍珠 龍腦 珊瑚枝(四味各一錢) 麝香(五分)

    上件五味,研極細(xì),亦以桃柳枝攪勻,傾入前藥中,復(fù)攪勻,然后以紙封器盒口,旋取用。如有取不盡藥,用凈水斟酌洗碗,卻將碗藥水熬三五沸,另行收拾,或洗眼,或膏子藥稠了時,傾入些少調(diào)解。

    上用桑柴燒,共計二十九味。

    〔《肘》〕療目熱,生膚赤白膜。取雀屎細(xì)直者,人乳和敷目上,消爛盡。烏賊骨,主目中一切浮翳,細(xì)研和蜜點之。又骨末治目中熱有效。

    〔丹〕治眼翳。樗白皮索為繩,日干,燒為灰,研細(xì)點之,自漸退妙。又方。豬膽皮去汁,捻為繩,燒灰點之亦妙。

    〔東〕碧云散治外障搐藥。

    麻黃根(一兩) 歸身(一錢) 乳香(少) 麝香(如少加乳香。)

    上將當(dāng)歸、麻黃為粗末,炒黑色,入乳、麝,研極細(xì),噙化搐入鼻中。

    搐鼻散

    薄荷(三錢) 石膏(一錢) 芒硝 川芎(各五分) 細(xì)辛(二錢) 蔓荊子(三錢) 青黛(一錢)

    上為末,鼻內(nèi)搐之。

    〔丹〕楊生娘患赤眼,生膜似白星。

    秦皮 滑石 黃連 荊芥 歸頭 赤芍藥(各三錢)

    上分四帖煎洗,仍教其莫洗浴,止可洗腳。

    〔《千》〕治法,以鵝翎截之,近黑睛及當(dāng)白睛嗍之,膜自聚上,以針鉤挽之,割去即見物,以綿當(dāng)眼,著血斷,三日瘥。

    〔東垣〕醫(yī)魏邦彥夫人,目翳暴生,從下而起,其色綠,腫痛不可忍。先師曰∶翳從下而上,病從陽明是也。綠非五方之正色,殆肺腎合為病邪,乃就畫家以墨膩粉合成色諦視之,與翳同色,肺腎為病無疑矣。乃瀉肺腎之邪,而入陽明之藥為之使,既效,而他日病復(fù)作者三。其所從來之經(jīng),與翳色各異,乃以意消息之。曰∶諸脈皆屬于目,脈病則從之,此必經(jīng)絡(luò)不調(diào),則目病未已也。問之果然。因視所不調(diào)者治之,病遂不作。

    針灸外障,并見目赤門。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