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陽明腑病,脈洪大、蒸熱、潮熱、譫語、燥渴、自汗,或胃熱發(fā)斑,但腹中未堅硬,大便未閉結,此陽明散漫之熱,邪未結聚,故用本方,辛涼和解之劑。
石膏(五錢) 知母(三錢) 甘草(二錢) 粳米(一撮
水煎服。
若熱甚者,倍之。
大法自汗多者,加人參,名人參白虎湯。
挾濕者,加蒼術,
按∶此方,必燥渴、潮熱、自汗、脈洪,有此八字,方可與之。若表證仍在而不燥渴者切不可用也。又太陽證,發(fā)熱而渴,小便不利者,為膀胱腑病,不可與白虎湯。若直中陰寒,面赤煩熱,似渴非渴,欲坐臥泥水中,此真寒假熱之證,必須溫補。又有血虛發(fā)熱,證象白虎,宜用當歸補血湯,若誤投石膏、知母,則傾危可立而待矣。
(公元 1231 年)金.李杲(東垣、明之)著。二卷。辨外惑、內傷的區(qū)別。凡精神刺激、飲食不調等引起的疾病為內 傷病,其治療著重于調理脾胃、說明與六淫外感病的證治有別。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陽明腑病,脈洪大、蒸熱、潮熱、譫語、燥渴、自汗,或胃熱發(fā)斑,但腹中未堅硬,大便未閉結,此陽明散漫之熱,邪未結聚,故用本方,辛涼和解之劑。
石膏(五錢) 知母(三錢) 甘草(二錢) 粳米(一撮
水煎服。
若熱甚者,倍之。
大法自汗多者,加人參,名人參白虎湯。
挾濕者,加蒼術,
按∶此方,必燥渴、潮熱、自汗、脈洪,有此八字,方可與之。若表證仍在而不燥渴者切不可用也。又太陽證,發(fā)熱而渴,小便不利者,為膀胱腑病,不可與白虎湯。若直中陰寒,面赤煩熱,似渴非渴,欲坐臥泥水中,此真寒假熱之證,必須溫補。又有血虛發(fā)熱,證象白虎,宜用當歸補血湯,若誤投石膏、知母,則傾危可立而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