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求真》 蓽茇

    作者: 黃宮繡

    (芳草)散胸腹寒逆

    蓽茇(專入胃。兼入脾膀胱。)氣味辛熱。凡一切風寒內積。逆于胸膈而見惡心嘔吐。(陽明胃府)見于下部而見腸鳴冷痢水瀉。(太陽膀胱經(jīng))發(fā)于頭面而見齒牙頭痛鼻淵。(陽明胃經(jīng))

    停于肚腹而見中滿痞塞疼痛。(太陰經(jīng))俱可用此投治。以其氣味辛溫。則寒自爾見除。其曰鼻淵頭痛。(涕膿而臭者為淵。涕清而不臭者為鼽。鼻淵有肉痛極而不下垂者為息肉。下垂而不痛者為鼻痔。)亦是取其辛熱能入陽明以散浮熱之意。是以病患偏頭痛風。須先口含溫水。隨左右以此末吹鼻最效。牙疼必同干姜細辛調治。亦取能以除寒之意。(熱痛。石膏牙硝。風痛。皂角僵蠶峰房二烏。蟲痛。鍛石雄黃。)總之。氣味既辛。則凡病屬寒起。皆可以投。然亦泄人真氣。不可任意多服。以致喘咳目昏。腸虛下重。喪其真氣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作者:
    李用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