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藍(lán)花棘豆

    拼音注音Lán Huā Jí Dòu英文名all-grass of Skyblueflower Crazyweed出處

    始載于《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缎氯A本草綱要》:河北、山西以根作為黃芪使用。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藍(lán)花棘豆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xytropis coerulea(pall.)DC.[Astragalus coeruleus Pall.]

    采收和儲藏:秋季挖根,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林間草甸、河谷。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地區(qū)。

    原形態(tài)

    藍(lán)花棘豆 多年生草本,高20-30cm。主根粗壯,外皮暗褐色。地上莖縮短或無地上莖。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長5-20cm;托葉披針形,膜質(zhì),先端長漸尖,中部以下與葉柄合生,被柔毛。小葉21-33,葉片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15mm,寬2-5mm,先端銳尖或鈍,基部圓形,全緣,上面近無毛,或兩面疏被平伏的長柔毛。花梗細(xì),有長柔毛;總狀花序長3-10cm,花多數(shù),疏生;苞片線狀披針形,長約3mm,被毛;花萼鐘狀,長4-5mm,有短柔毛,萼齒披針形;蝶形花紫紅色或藍(lán)紫色,長編印1cm,旗瓣寬倒卵形,翼瓣和龍骨瓣與旗瓣等長或稍短;雄蕊10,二體;子房內(nèi)有多數(shù)胚珠,花柱向內(nèi)彎曲。莢果長圓狀卵形,長1.2-1.8cm,寬4-5mm,腫脹,先端具喙,外有白色平伏的短柔毛?;ㄆ?-7月,果期7-8月。

    歸經(jīng)

    脾、肺二經(jīng)

    性味

    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

    利尿逐水。主水腫;腹水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 6-15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國藥典》:柏子仁拼音注音Bǎi Zǐ Rén英文名SEMAN PLATYCLADI來源本品為柏科植物側(cè)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的干燥成熟種仁。秋、冬二季采收成熟種子,曬干,除去種皮,收集種仁......
  • 《中藥大辭典》:柏枝節(jié)拼音注音Bǎi Zhī Jié出處《唐本草》來源為柏科植物側(cè)柏的樹枝?;瘜W(xué)成分木材含揮發(fā)油,其中大部分是倍半萜醇,約占50%,中有雪松醇,韋得醇,α-,β-及γ-叩巴萜醇,α-異叩巴萜醇,α-及β-側(cè)柏萜醇,β-異側(cè)柏......
  • 拼音注音Bǎi Shù別名柏、香扁柏來源柏科柏屬植物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Chamaecyparis funebris (Endl.) Franco],以種子、葉和樹脂等入藥。種子于球果秋季未裂開前采摘;樹脂......
  • 《中藥大辭典》:柏樹葉拼音注音Bǎi Shù Yè出處《分類草藥性》來源為柏科植物柏木的枝葉。全年可采,剪取枝葉,陰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公路旁、古墓和廟宇等處常栽培。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原形態(tài)柏木,又名:香柏(《三輔舊事》),香扁柏、垂......
  • 《中藥大辭典》:柏樹果拼音注音Bǎi Shù Guǒ別名柏樹子(《分類草藥性》),香柏樹子(《四川中藥志》)。出處《四川中藥志》來源為柏科植物柏木的果實。8~10月,果實長大而未裂開時采收。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柏樹葉“條。性味苦澀,平。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