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消食丸治數(shù)年不能食。
麥 曲(各一升) 干姜(炮) 烏梅(焙,各四兩蜜丸,服十五丸,日再。加至四十丸,亦治反胃。
又方神曲(炒黃) 麥 (炒黃,各二兩) 烏梅(四兩) 干木瓜(五錢) 茯苓 甘草(炙,各二錢五分
蜜丸櫻桃大,每服一丸,不拘時(shí)細(xì)嚼,白湯下。一方無木瓜,有人參、干姜。
徐靈胎曰∶“方中在木瓜,烏梅之巧。”
又方豉心(一升,熬末) 麥芽 曲(各一兩,熬) 川椒(一升,炒出汗) 干姜(一升末
上五味篩,以蜜拌,食后酒服方寸匕。
以上三方,并治胃虛冷不能食之劑。
資生丸健脾開胃,消食止瀉,調(diào)和臟腑,滋養(yǎng)營(yíng)衛(wèi)。
白術(shù)(米泔水浸,用黃土拌,九蒸,曬去土,切片焙干,三兩) 橘皮 山楂(蒸) 神曲(炒,各二兩) 白茯苓(人乳拌,飯上蒸曬干,一兩五錢) 人參(人乳浸透,飯鍋上蒸透,三兩) 白豆蔻(微炒) 桔梗(炒,五錢) 扁豆(炒) 蓮肉(去心、炒,各一兩) 麥芽曲(炒) 山藥(炒) 芡實(shí)(炒,各一兩五錢) 薏苡仁(三兩,炒
上為末,煉蜜丸,每服二錢,細(xì)嚼,淡鹽湯下。
溫脾散收斂胃氣,清涼肌表。
人參 白術(shù) 茯苓 山藥(各一錢五分) 扁豆 知母 生地黃 粳米 甘草(各一錢) 淡竹葉地骨皮 麥冬(各五錢
上作一服,水二鐘,姜三片,紅棗一枚,煎一鐘,食遠(yuǎn)服。
二神丸(見上反胃
沉香湯
沉香 白術(shù)(土炒) 紫濃樸(姜汁炒,各一兩) 人參 白茯苓 半夏(姜制) 木香 草豆蔻 甘草 陳皮 黑干姜 生姜 大棗
水煎三錢溫服,日二服。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消食丸治數(shù)年不能食。
麥 曲(各一升) 干姜(炮) 烏梅(焙,各四兩蜜丸,服十五丸,日再。加至四十丸,亦治反胃。
又方神曲(炒黃) 麥 (炒黃,各二兩) 烏梅(四兩) 干木瓜(五錢) 茯苓 甘草(炙,各二錢五分
蜜丸櫻桃大,每服一丸,不拘時(shí)細(xì)嚼,白湯下。一方無木瓜,有人參、干姜。
徐靈胎曰∶“方中在木瓜,烏梅之巧。”
又方豉心(一升,熬末) 麥芽 曲(各一兩,熬) 川椒(一升,炒出汗) 干姜(一升末
上五味篩,以蜜拌,食后酒服方寸匕。
以上三方,并治胃虛冷不能食之劑。
資生丸健脾開胃,消食止瀉,調(diào)和臟腑,滋養(yǎng)營(yíng)衛(wèi)。
白術(shù)(米泔水浸,用黃土拌,九蒸,曬去土,切片焙干,三兩) 橘皮 山楂(蒸) 神曲(炒,各二兩) 白茯苓(人乳拌,飯上蒸曬干,一兩五錢) 人參(人乳浸透,飯鍋上蒸透,三兩) 白豆蔻(微炒) 桔梗(炒,五錢) 扁豆(炒) 蓮肉(去心、炒,各一兩) 麥芽曲(炒) 山藥(炒) 芡實(shí)(炒,各一兩五錢) 薏苡仁(三兩,炒
上為末,煉蜜丸,每服二錢,細(xì)嚼,淡鹽湯下。
溫脾散收斂胃氣,清涼肌表。
人參 白術(shù) 茯苓 山藥(各一錢五分) 扁豆 知母 生地黃 粳米 甘草(各一錢) 淡竹葉地骨皮 麥冬(各五錢
上作一服,水二鐘,姜三片,紅棗一枚,煎一鐘,食遠(yuǎn)服。
二神丸(見上反胃
沉香湯
沉香 白術(shù)(土炒) 紫濃樸(姜汁炒,各一兩) 人參 白茯苓 半夏(姜制) 木香 草豆蔻 甘草 陳皮 黑干姜 生姜 大棗
水煎三錢溫服,日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