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東壁土取向朝陽,敷諸癰癬及脫肛,瘧痢泄瀉多煩悶,藥傷毒中盡堪嘗。
以一壁論之,外一面向東,常先見曉日,得初陽少火之氣,若向南者,則壯火食氣,故專用向東者,多年被煙熏者尤好。氣溫,無毒。主背癰瘡癤,干濕癬,豌豆瘡,為末敷之;或生姜汁調(diào)涂,加黃柏少許。又主下部瘡,脫肛,小兒臍風瘡。治瘟瘧、泄痢赤白、腹內(nèi)絞痛、霍亂煩悶,服藥過劑及中毒煩悶欲死,水調(diào)服之。
又解諸藥毒,肉毒,合口椒毒,野菌毒。
以上治瘡毒通用。
《本草從新》(公元 1757 年)清.吳儀洛(遵程)著。 十八卷。以《本草備要》為依據(jù),一部分照舊,一部分增改,較為完善 。
(公元 1694 年)清.汪昂(讱庵)著。四卷。 選擇臨床常用藥 460 種,以藥性病情互相闡發(fā),論述扼要。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東壁土取向朝陽,敷諸癰癬及脫肛,瘧痢泄瀉多煩悶,藥傷毒中盡堪嘗。
以一壁論之,外一面向東,常先見曉日,得初陽少火之氣,若向南者,則壯火食氣,故專用向東者,多年被煙熏者尤好。氣溫,無毒。主背癰瘡癤,干濕癬,豌豆瘡,為末敷之;或生姜汁調(diào)涂,加黃柏少許。又主下部瘡,脫肛,小兒臍風瘡。治瘟瘧、泄痢赤白、腹內(nèi)絞痛、霍亂煩悶,服藥過劑及中毒煩悶欲死,水調(diào)服之。
又解諸藥毒,肉毒,合口椒毒,野菌毒。
以上治瘡毒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