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軒岐救正論》 當歸川芎

    作者: 蕭京

    當歸川芎諸家本草論之詳矣.二物雖為治血之綱領.亦主于氣之用者.當歸氣辛味甘而性主動.補中有行.行中得補.雖非純補.亦贊行功也.川芎氣辛味微苦而性主竄.行多補少.但質(zhì)略潤.非燥烈之比也.

    蓋血屬陰.體屬靜.靜中寓動.動靜得平.庶無患耳.靜太過則血滯.動有余則血溢.歸芎雖曰治血固無定主也.血寒而凝者佐以姜桂.血熱而溢者君以芩 .從人參黃 .則補氣而生血.同牽牛大黃.則行氣而破血.同地黃白芍則養(yǎng)血.同丹皮香附則行血.血虛而枯者主以參術熟地阿膠蓋血不自生必惟陽氣之藥以為用陽生陰長故無陽則陰無以生也產(chǎn)后血塊為患者.佐以失笑散.則消惡露.補中湯用當歸以益氣.羌活湯用川芎以散寒.蓋芎性上升宣散.功多血癥惟寒凝壅滯者相宜若失血血少血崩血漏諸癥.則須斟酌恐愈擾其為靜之體也.當歸固云益血.然性溫主動.亦須配合得宜.仲景治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用當歸之苦溫以助心血蓋歸亦心經(jīng)之藥而通脈也又佐黃 為當歸補血湯.治血虛發(fā)熱.

    此癥似白虎而不得以白虎治也.一凡久病大便不通.論方書固不敢妄投承氣.而桃仁火麻枳殼之屬.

    是所必需.豈知桃仁味苦泄陰氣.辛散陽火.麻滑利傷胃.枳殼大耗真氣.亦非久病所宜.

    蓋由大病后水涸津枯.血燥液竭.以致廣腸干澀.余每治此癥.惟以人參當歸熟地各二三錢.白術減半.

    少佐陳皮秦艽各數(shù)分.引以大棗三四枚.不一二劑遂通.且復精爽.此藥用參以生津.白術健脾而通津.

    況大腸主津.而參術又為手足陽明之藥.陳皮亦理脾而調(diào)氣.熟地補陰潤燥.當歸活血濡腸.秦艽氣辛宣壅.大棗味甘緩急此特從氣血上作用未有病久而陰陽兩虧昧本從標可妄投火麻之屬以傷元氣而至不救者也雖曰補陰需歸.但陰虛有不同.若腎虛發(fā)熱咳嗽虛火為患者.惟宜六味純甘至靜之物故經(jīng)云脈小者調(diào)以甘藥而歸性溫竄又非所宜雖然歸芎能行氣之滯何獨療血參 能止血之脫又何獨益氣乎.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作者:
  •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作者:
    錢潢
  • 作者:
    吳謙
  • 作者:
  • 作者:
    史堪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圣濟總錄》(公元 1117 年)宋.太醫(yī)院編。二百卷。分 66 門,每門又分若干病證,闡述病因病理,詳述治法方藥,是北宋時期搜方較多的醫(yī)學全書。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