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西方子明堂灸經(jīng)》 手太陰肺經(jīng)十穴

    作者: 不詳

    在手大指端內(nèi)側(cè),去爪甲如韭葉。炙三壯(原注∶《銅人》不灸)。主瘧。主喉中鳴。

    主嘔吐。主手不仁,振栗鼓頷。主咳逆喘。主脅下脹。主耳前痛。主煩心,善噦,心下滿,汗出而寒。

    在手大指本節(jié)后內(nèi)側(cè)散脈中。灸三壯。主胃逆霍亂。主唾血,嘔血。主痹走胸背,不得息,喉中焦干,舌黃,肘攣,柱滿。主痙,上氣,失喑,不能言。主狂言。主熱病,振栗鼓頷,腹?jié)M,陰痿,色不變,頭痛汗不出,灑淅惡風(fēng)寒,目眩,腹痛,不下食,咳引尻痛。

    在手掌后陷者中。又名太淵。灸三壯。主胸痹逆氣,寒厥,善噦,嘔飲水,咳嗽煩怨不得臥,肺膨脹,臂內(nèi)廉痛,目生白翳,眼赤筋,缺盆中引痛,掌中熱,數(shù)欠,喘不得息,噫氣上逆,心痛唾血,振寒咽干,狂言。

    在寸口陷者中。不灸。

    在腕上一寸半。灸三壯。主偏風(fēng),半身不舉,口,肘臂痛,腕勞,及瘧。主汗出四肢腫,小便熱痛。主手臂身熱。主肩背寒栗,少氣不足以息,寒厥,交兩手而瞀。凡實(shí)則肩背汗出,四肢暴腫,虛則肩寒栗,氣不足以息。四肢厥,喜笑,身濕搖時(shí)時(shí)寒。主熱癇,驚而有所見。主熱病煩心、心悶,先手臂痛,身熱螈,唇口聚,鼻張,目下汗出如珠,寒熱,掌中熱。主瘧寒熱。及喉痹,咳嗽不止。又瘧甚熱,口噤不開。

    在腕上七寸。灸五壯。主熱病汗不出,肘臂厥痛,伸難,手不及頭,不握。

    在肘中約上動(dòng)脈。灸三壯。甄權(quán)云不宜灸。小兒慢驚灸一壯。主舌干脅痛。主短氣,心煩。

    主腹脹喘,振栗。主嘔泄下上出,兩脅下痛。主癲病不可向,手臂不得上頭,喉痹,咳逆上氣,呼吸多唾澤沫膿血。主掣痛,手不可伸。主肘痛時(shí)寒,肩背寒痙,肩甲內(nèi)廉痛,氣膈喜嘔,鼓頷不得汗,煩心,身痛,四肢暴腫。

    在天府下,去肘五寸,動(dòng)脈。灸五壯。主咳、干嘔,煩滿。主心痛,氣短。

    在腋下三寸。灸五壯。主身脹,逆息不得臥,風(fēng)汗身腫,喘息多唾。主上氣,喘不得息。主喘逆上氣,呼吸肩息,不知食味,卒中惡風(fēng)邪氣,飛尸惡注,鬼語遁尸,瘧病,瘤癭氣,咽腫,泣出,喜忘,目眩,遠(yuǎn)視KTKT。

    在臂前廉去肩頭三寸。(灸五壯)。主癭瘤氣,咽腫。主寒熱病,瘰,癲疾,腠氣,肘節(jié)痹,臂酸重,腋急痛,肘難屈伸,臂痛不能舉。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