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西方子明堂灸經(jīng)》 腹第三行十二穴

    作者: 不詳

    去肓一寸半。直臍旁二寸(原注∶又名長(zhǎng)溪、長(zhǎng)谷、循際、谷門(mén))。灸百壯。主久積冷繞臍切痛,時(shí)上沖心,女子漏下赤白。及腹大堅(jiān),食大化,面色蒼蒼。主冬月重感于寒則泄,當(dāng)臍痛,腸胃間游氣切痛。主腹脹腸鳴,氣上沖胸,腹中盡痛。主面浮腫,唾血,吐血。

    主瘧振寒,熱盛狂言語(yǔ),嘔吐、霍亂泄利,食不化。

    在天樞下半寸。灸五壯。主腹中盡痛,心如懸,下引臍腹痛。

    在臍下一寸,兩旁各二寸,長(zhǎng)溪下二寸。灸五壯。主小腹?jié)M,小便難,陰下縱。主喜驚。及癲疝,偏枯,煩渴,四肢不舉。

    在大巨下三寸。灸五壯。主三焦結(jié)熱,大小便不利。主肩背痛,小腹?jié)M,引陰中痛,腰背強(qiáng)急,膀胱寒。

    在水道下二寸。灸五壯。主賁豚。卵上入,引莖痛,婦人血臟積冷。

    在歸來(lái)下一寸。鼠鼷上一寸(原注∶《素問(wèn)·刺熱論》注云在腹臍下,橫骨兩端鼠鼷上一寸動(dòng)脈應(yīng)手)。灸五壯。又名氣街。主陰腫痛,陰痿,莖中痛,兩丸騫痛,不可仰臥。

    及大氣石水。及腹中滿(mǎn),熱淋閉,不得尿。主腹中大熱不安,腹有逆氣,正攻心,暴腹脹滿(mǎn),癃,淫濼,臍下堅(jiān),疝,婦人月水不通,無(wú)子,或暴閉塞,腹脹滿(mǎn),癃,淫濼,乳難,子上搶心,若胞不出,眾氣盡亂,絞痛不得反息。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