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新方)凡真陰虧損,脾虛失血等癥,或見溏泄未甚者,所重在脾,故曰五陰。忌用潤滑,宜此主之。
熟地(五七錢或一兩) 山藥(二錢,炒) 扁豆(二三錢,炒) 炙甘草(一二錢) 茯苓(一錢半) 芍藥(二錢,炒黃) 五味子(二十粒) 人參(隨宜) 白術(shù)(一二錢,炒)
水二盅,加蓮肉去心二十粒煎服。
(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一卷。主張人身陽常有余,陰常不足,闡明補(bǔ)陰療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新方)凡真陰虧損,脾虛失血等癥,或見溏泄未甚者,所重在脾,故曰五陰。忌用潤滑,宜此主之。
熟地(五七錢或一兩) 山藥(二錢,炒) 扁豆(二三錢,炒) 炙甘草(一二錢) 茯苓(一錢半) 芍藥(二錢,炒黃) 五味子(二十粒) 人參(隨宜) 白術(shù)(一二錢,炒)
水二盅,加蓮肉去心二十粒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