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烏金散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烏金散處方

    敗棕、烏梅、干姜,三味并燒存性,各五兩。

    炮制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治婦人久無子息,及數(shù)墮胎,皆因沖任之脈宿挾疾病,經(jīng)水不時,暴下不止,月內(nèi)再行,或月前月后,或淋瀝不斷,及子臟積冷,崩漏帶下,臍下冷痛,小腹急重,已上疾證,皆令孕育不成,及頭目昏眩,心忪短氣,并能療之。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至三錢,煎烏梅湯調(diào)下。崩漏甚者,日三、四服,并空心,食前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烏金散處方

    麒麟竭、百草霜、亂發(fā)(要男子者.燒灰)、松墨(煅.醋淬)、鯉魚鱗(燒為末)、延胡索、當歸(去蘆)、肉桂(去粗皮)、赤芍藥,各等分。

    炮制

    搗羅為末。

    功能主治

    治產(chǎn)后血迷、血運,敗血不止,淋瀝不斷,臍腹疼痛,頭目昏眩,無力多汗。

    又治崩中下血,過多不止,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五:烏金散處方

    附子 蛇蛻皮 干姜 故紙(多年者)黃丹 川大黃 重臺 黎蘆 檳榔 舊綿絮 亂發(fā) 胡粉 蓼葉 榆皮 楸皮各30克

    制法

    上藥細銼,入瓷瓶中固濟,燒令熟,取出搗羅為末,入麝香、龍腦各7.5克,更于乳缽中細研。

    功能主治

    治惡瘡。

    用法用量

    先以甘草30克,捶蔥白7莖,白礬15克,以水1.3升,煎取660毫升,看冷暖,凈洗瘡后,將上藥干摻患處,一日二次。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五《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烏金散處方

    麒麟竭 百草霜,亂發(fā)(要男子發(fā),燒灰)松墨(煅,醋淬)鯉魚鱗(燒,為末)延胡索 當歸(去蘆)肉桂(去粗皮)赤芍藥各等分

    制法

    上藥搗羅為末。

    功能主治

    治產(chǎn)后血迷,血運,敗血,瀝瀝不斷,臍腹疼痛,頭目昏眩,無力多汗,崩中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6克,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世醫(yī)得效方》卷十四:烏金散處方

    熟地黃(洗、切、焙干、酒炒)真蒲黃 大當歸 交趾桂 揚芍藥 早姜(去皮)粉草各30克小黑豆120克 百草霜15克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治難產(chǎn)熱病,胎死腹中。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米醋100毫升,沸湯70毫升,浸取汁溫服。

    摘錄《世醫(yī)得效方》卷十四《世醫(yī)得效方》卷十五:烏金散處方

    百草霜(鍋內(nèi)炒煙盡為度)紫金皮(米泔浸,煮熟,炒焦色)粉草(炙)

    制法

    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

    治身熱口燥,頭痛如破,氣塊筑痛,下黃水如葵汁。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空腹時用艾湯或用淡醋調(diào)服。

    摘錄《世醫(yī)得效方》卷十五《朱氏集驗方》卷十引三山曾醫(yī)方:烏金散處方

    真川墨(乃松煙也)。

    功能主治

    婦人諸般發(fā)搐。

    臨床應(yīng)用

    產(chǎn)后頭搖:有婦人產(chǎn)后頭搖,目不開,服之便住。次用豆淋酒1味,封過1宿,次日2服好。

    用法用量

    磨酸醋,緩緩啜兩呷。即效。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十引三山曾醫(yī)方
更多中藥材
  • 別名麥門冬散處方麥門冬3兩(去心),甘草(炙)1分,人參1分,紫菀2兩,升麻2兩,貝母1分半。制法上銼如麻豆大。功能主治小兒天行壯熱,咳嗽心煩。用法用量麥門冬散(《傷寒活人指掌》卷五)。本方方名,《醫(yī)方類聚》引作“八物麥門冬散”。摘錄《活人......
  • 《中國藥典》:八珍丸處方黨參100g 白術(shù)(炒)100g 茯苓100g 甘草50g 當歸150g 白芍100g 川芎75g 熟地黃150g性狀本品為棕黑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至黑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苦。炮制以上八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八珍丹處方甘草(炒)、天麻(去蘆)、朱砂(研飛)、天南星(牛膽制),各五兩;牛黃(研)一分,膩粉(研)、雄黃(飛),各一兩一分;天漿子(微炒)三百五十個,銀箔七十片(為衣)。炮制上為細末,入研藥勻,煉蜜為圓,如豌豆......
  • 處方人參1錢,白術(shù)(蜜炙)1錢,茯苓1錢,熟地黃1錢,當歸1錢,白芍1錢,川芎1錢,香附(制)1錢,砂仁(炒,去殼)5分,炙甘草5分。功能主治養(yǎng)胎。主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棗2枚,水煎服。摘錄《葉氏女科》卷二......
  • 處方上炙耆3兩,大生地3兩,白術(shù)3兩,丹參3兩,當歸1兩5錢,陳阿膠1兩5錢,茯神1兩5錢,云茯苓1兩5錢,白芍1兩5錢,遠志8錢,川芎1兩,炙草5錢。制法上藥各為末,杜仲10兩熬膏,和煉蜜為丸。功能主治月候不調(diào);赤白帶下,皮寒骨熱,肢體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