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土紅苓

    拼音注音Tǔ Hónɡ Línɡ來源

    藥材基源:為秋海棠科植物臺(tái)灣秋海棠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Begonia taiwaniana Hayata

    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均可采,挖取根莖,除去莖葉,洗凈,切片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林下潮濕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臺(tái)灣、海南等地。

    原形態(tài)

    亞灌木,高約1。全株無毛,莖粗壯,分枝具縱真。單葉互生;葉柄纖細(xì),長2-4cm;托葉鉆狀,長約3mm;葉片膜質(zhì),披針形,長9-13cm;寬2-3.5cm,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偏斜,稍心形或圓形,邊緣具不規(guī)則的鋸齒或齒缺?;▎涡?,雌同株;聚傘花序腋生,少花,白以;苞片卵形,漸尖,長約5mm;雄花花被片2,寬卵形;雄蕊多數(shù),花絲分離;雌花未見。蒴果三角形,長約1.3cm,其中一翅長約1.3cm,寬達(dá)1cm,室間開裂?;ㄆ谙募尽?/p>性味

    味酸;性涼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消腫止痛。主內(nèi)出血;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 Guǒ別名烏飯子來源藥材基源:為杜鵑花科植物西南越橘的果實(shí)。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Vaccinium laetum Diels[V.mandarinorum Dielsvar.laetum(Diels)Metc......
  • 《中藥大辭典》:飽飯花枝葉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 Zhī Yè出處《四川常用中草藥》來源為杜鵑花科植物小葉珍珠花的枝葉。全年可采。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治偏頭痛。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飽飯花枝葉......
  • 《全國中草藥匯編》:駁骨丹拼音注音Bó Gǔ Dān別名小駁骨、細(xì)葉駁骨蘭、臭黃藤來源為爵床科裹籬樵屬植物裹籬樵Gendarussa vulgaris Nees [Justicia gendarussa L. F.]以全株入藥。全年可采,洗......
  • 《中藥大辭典》:駁骨草拼音注音Bó Gǔ Cǎo別名小功勞(《云南中草藥選》)出處《廣西藥植名錄》來源為茜草科植物花葉九節(jié)木的全株。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生境分布生于雜木林中陰濕處,及山坡下部。分布云南、廣西等地。原形態(tài)矮小常綠灌木,......
  • 《中藥大辭典》:鲃魚拼音注音Bà Yú出處姚可成《食物本草》來源為鯉科動(dòng)物鋸倒刺鲃的肉。生境分布生活于江河的上游,棲息于亂石間隙和深水石洞處。食物主要為腐敗的植物碎片和絲狀藻類。產(chǎn)卵期約在4月間。分布云南元江流域、西江上游及海南。原形態(tài)鋸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