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筋骨草

    《全國中草藥匯編》:筋骨草拼音注音Jīn Gǔ Cǎo別名

    白毛夏枯草、散血草、金瘡小草、青魚膽草、苦草、苦地膽

    來源

    唇形科筋骨草屬植物筋骨草Ajuga decumbens Thunb.的全草。春、夏、秋均可采集,曬干或鮮用。

    炮制

    洗凈,曬干,切碎用。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平肝。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咽炎,支氣管炎,肺炎,肺膿瘍,胃腸炎,肝炎,闌尾炎,乳腺炎,急性結(jié)膜炎,高血壓;外用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癰癤瘡瘍,燒燙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0.5~2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備注

    (1)對咽喉紅腫疼痛,甚至有發(fā)熱者,單用本品一兩,煎服,即有良好的功效;用治肺熱咳嗽,咯痰黃稠,可與化痰止咳藥如前胡、佛耳草、枇杷葉等配伍應(yīng)用。用治熱癤癰腫等癥,除煎湯內(nèi)服外,亦可用鮮草搗爛外敷。對于外傷出血,可用干草研粉,撒布包扎;用治血瘀腫痛,以鮮草適量,搗爛外敷。

    (2)筋骨草別名叫白毛夏枯草。簡稱白夏枯草,這是由于在清代《本草綱目拾遺》上有這樣一段話:「葉梗同夏枯草,惟葉上有白毛?!挂虼硕妹=罟遣菸渡蹩?,而清熱解毒的作用很強,近年來經(jīng)臨床實踐體會,用本品治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及急性支氣管炎,都有良好的療效。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筋骨草拼音注音Jīn Gǔ Cǎo出處

    《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毛緣筋骨草全草。全年可采,以花期采收為好。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多生于水邊濕地或草地、林下。分布于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陜西、甘肅、寧夏、湖北、四川、浙江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莖橫生,較短。莖直立,方形,紫色,有白毛,上端稀疏分枝。葉對生;有柄;下部葉篦狀或鱗片狀,小形;中部葉卵形至廣卵形,基部廣楔形,柄較長,有翅,葉緣有粗鋸齒。頂生穗狀花序,穗間有葉狀苞片;萼5裂;花冠紫色,唇形,花冠下唇大于上唇,上唇極不明顯;雄蕊4,2強。小堅果矩圓狀三棱形,背部有網(wǎng)狀皺紋?;ㄆ诔跸?。

    性味

    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退熱消腫。

    復(fù)方

    ①治肺熱咯血:筋骨草五錢,白芽根一兩,冰糖一兩。水煎服。

    ②治扁桃體炎,咽炎,喉炎:筋骨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蛴媒罟遣蒗r草四至五株,加豆腐共煮,吃豆腐并飲湯。

    ③治跌打傷,扭傷:鮮筋骨草加少量生姜、大蔥,搗爛外敷。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筋骨草拼音注音Jīn Gǔ Cǎo英文名Herb of Ciliate Bugle, Decumbent Bugle Herb出處

    出自《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筋骨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juga ciliata Bunge

    采收和儲藏:5-8月花開時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40-1800m的草地、林下或山谷溪旁。

    資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浙江、河南、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莖高25-40cm。莖四棱形,紫紅色或綠紫色,通常無毛。葉對生,具短柄,基部抱莖;葉片卵狀橢圓形至狹橢圓形,長4-7.5cm,寬3.2-4c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楔形,下延,兩面略被糙伏毛,邊緣具不整齊的雙重牙齒。輪傘花序多花,密集成頂生仞穗狀花序;苞片葉狀,卵圓形,長1-1.5cm;花萼漏斗狀鐘形,具10脈,萼齒5,整齊;花冠紫色,具藍(lán)色條紋,筒近基部有一毛環(huán),二唇形,上唇短,直立,2裂,下唇增大,3裂;雄蕊4,二強,伸出;花盤小,環(huán)狀,前方具一指狀腺體;子房無毛。小堅果長圓狀三棱形,背部具網(wǎng)狀皺紋,果臍大,幾占整個腹面?;ㄆ?-8月,果期7-9月。

    毒性

    毒性:木犀草素肌內(nèi)注射,對小鼠的LD50為592±55.6mg/kg,腹腔注射的LD50為411.5±79.3mg/kg。木犀草素腹腔注射對小鼠LD50為180mg/kg,灌胃的LD50>2500mg/kg。

    藥理作用

    1.鎮(zhèn)咳、祛痰、平喘作用:用氨霧刺激小鼠致咳法表明,筋骨草酸醇提取物112、黃酮甙、總酸酚、總生物堿、結(jié)晶(I)及皂甙,均有一定的止咳作用,其中黃酮甙(2.5mg/只)與可待因(0.4mg/只)的止咳作用強度相近;其作用為直接抑制咳嗽中樞。用小鼠酚紅法證明酸醇提取物112、黃酮甙、總酸酚、生物堿及結(jié)晶(I)均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其作用為直接刺激呼吸道粘膜分泌細(xì)胞,使分泌增加,對痰內(nèi)酸性粘多糖纖維也具有一定的溶解作用,并有降低毛細(xì)血管通透性的作用,說明其黃酮甙能降低發(fā)炎時氣管的滲透性,從而起消炎祛痰作用。酸醇提取物、黃酮甙及生物堿對實驗性動物哮喘具有不同程度的平喘作用,其中250mg/kg的黃酮甙等于125mg/kg氨茶堿的平喘效果;平喘作用是由于直接擴張支氣管平滑肌和有較強的抗感染作用所致。筋骨草有效成分木犀草素250mg/kg灌胃、25mg/kg腹腔注射,對氨霧引咳小鼠均有鎮(zhèn)咳作用,30mg/kg靜脈注射,對麻醉貓刺激喉上神經(jīng)引咳也有抑制作用;100mg/kg灌胃,對小鼠酚紅排泌法表明有祛痰作用,100mg/kg靜脈注射,可對抗組胺引起的支氣管平滑肌收縮。

    2.抗炎免疫作用:木犀草素肌內(nèi)注射,對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部炎癥有明顯抑制作用,其ED50為106mg/kg。木犀草素80、160mg/kg肌內(nèi)注射,對角叉菜膠,酵母誘發(fā)的大鼠踝關(guān)節(jié)脹腫及巴豆油誘發(fā)有大鼠肉芽腫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但30、60mg/kg肌內(nèi)注射,連續(xù)30天,能增加豚鼠的實驗性過敏性腦脊髓炎的發(fā)病率,提示有免疫增強作用。木犀草素80、120、160mg/kg肌內(nèi)注射,對醋酸誘發(fā)的大鼠胸膜炎,可使其滲出液減少,而對滲出液中白細(xì)胞總數(shù)無明顯改變。木犀草素180mg/kg灌胃,對正常小鼠溶血素抗體生成及特異玫瑰花結(jié)形成率無明顯影響,但提高環(huán)磷酰胺抑制兔疫小鼠的免疫功能,使這項兩項指標(biāo)均提高。木犀草素終濃度為1.09×10-4mol/L時,能抑制致敏豚鼠離體回腸平滑肌過敏性收縮反應(yīng),對SRS-A引起的豚鼠回腸收縮,也有抑制作用,其IC50為2.76×10-5mol/L。木犀草素4×10-4濃度對卵蛋白致敏豚鼠肺鼠組織釋放組胺及SRS-A也有抑制作用。

    3.抗菌、抗病毒作用:醇-醚提取物對甲型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腸桿菌及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黃酮甙(10mg/ml)對金黃色葡萄糖球菌、甲型鏈球菌、卡他球菌及肺炎球菌均有抑制作用;10%筋骨草浸劑、10%糖衣片及黃酮均有明顯的雞胚內(nèi)抑制68-l流感病毒的作用。木犀草素10mg/ml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700mg/kg灌胃,對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小鼠有抗感染作用,明顯降低死亡率。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主咽喉腫痛;肺熱咯血;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蛋爛敷。

    復(fù)方

    ①治肺熱咯血: 筋骨草五錢,白茅根一兩,冰糖一兩。水煎服。②治扁桃體炎,咽炎,喉炎: 筋骨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蛴媒罟遣蒗r草四至五株,加豆腐共煮, 吃豆腐并飲湯。③治跌打傷,扭傷: 鮮筋骨草加少量生姜、大蔥,搗爛外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拔毒散拼音注音Bá Dú Sàn別名小黃藥、小迷馬樁、迷馬樁棵、小克麻、巴掌葉、肯麻尖來源錦葵科黃花稔屬植物四川黃花稔Sida szechuenensis Matsuda,以全株入藥。秋末采收,洗凈切碎,曬干備用。性味苦......
  • 拼音注音Bá Dú Cǎo別名筋骨草、散血草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大籽筋骨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juga macrosperma Wall. Ex Benth.采收和儲藏:2-3月花開時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
  • 拼音注音Bān Dǎo Zènɡ別名七星箭[四川]來源藍(lán)雪科角柱花屬植物紫金蓮Ceratostigma willmottianum Stapf 和藍(lán)雪花C. plumbaginoides Bunge,以根入藥。夏秋采集,曬干。性味甘、辛,溫......
  • 拼音注音Bò Lán別名苤藍(lán)、撇藍(lán)、茄連、甘藍(lán)、玉蔓青、芥蘭頭、玉頭、香爐菜。出處本品載于《滇南本草》,原名苤藍(lán)。《農(nóng)政全書》“芥藍(lán)“條載:“但食根之菜,如芥、蘆菔、蔓青之屬,魁皆在土中;此則魁在土上,為異耳?!八鎏卣髋c球莖甘藍(lán)一致。《綱......
  • 《全國中草藥匯編》:斑葉蘭拼音注音Bān Yè Lán別名小葉青、小青、麻葉青、銀線蓮、蘄蛇藥來源蘭科斑葉蘭屬植物斑葉蘭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 Reichb. f.,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挖,鮮用或洗凈曬干。性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