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現(xiàn)代院外急救手冊》 第二節(jié) 腦出血的急救

    腦出血是指腦實質內出血。腦出血有外傷性和自發(fā)性兩類,本節(jié)專討論后者。高血壓動脈硬化、腦瘤、腦血管畸形、敗血癥、腦動脈炎、血液病、子癇等均能引起腦出血。本節(jié)重點討論高血壓動脈硬化引起的腦出血,多見于50歲以上的病人。

    腦出血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在美國占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三位,日本占第二位,我國占第一位。據(jù)Mutlu報告225例腦內大量出血的尸檢資料,其中60%高血壓動脈硬化出血,20%腦動脈破裂出血,13%屬于血液病,3%為腦血管畸形,其余由其他原因所致。

    一、判斷

    1.前驅癥狀:發(fā)病前數(shù)小時或數(shù)日有頭痛、頭暈、嘔吐、精神障礙、視力模糊。出血多在白天,情緒激動,過度用力,精神緊張,或休息、睡眠時發(fā)病。寒冷季節(jié)多見。

    2.肖鎮(zhèn)祥報道618例腦出血,77%發(fā)生在活動時,15.3%發(fā)生在休息時,7.7%發(fā)生在睡眠中。

    3.腦出血起病急、進展快,典型癥狀有:頭痛劇烈,嘔吐,偏癱,失語,意識障礙,昏迷,發(fā)熱,呼吸慢而深,血壓升高;血腫入腦室可出現(xiàn)高熱、大小便失禁等癥狀。

    二、急救

    急救原則是制止繼續(xù)出血,防止并發(fā)癥。

    1.絕對臥床,頭抬高30度左右,保持安靜。

    2.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困難者給氧或心肺復蘇。如有感染可用抗生素。

    3.控制高血壓??诜祲浩刂蒲獕涸?1/13kPa(160/100mmHg)以下。血壓過高時,可肌肉注射得血平1mg,或25%硫酸鎂10ml。

    4.降溫。頭頸部用冰帽或冰袋降低腦部溫度,有利于減輕腦水腫和顱內壓。

    5.禁用嗎啡,因其抑制呼吸中樞。速送醫(yī)院搶治。減輕腦水腫,每日限制液體輸入量在1500~2000ml以內,適當給脫水藥如20%甘露醇250ml在30分鐘靜脈注射完,或25%山梨醇1~1.5g/kg,并加用地塞米松10mg/日靜脈注射。

    6.昏迷程度:意識障礙越深,病死率越高。深昏迷1周以上者87%死亡。出血量少、意識清醒者,可以治愈。

    7.病灶側瞳孔散大、出現(xiàn)腦疝者,則病死率高。

    8.合并嚴重的內臟癥狀(如消化道出血)時,死亡率也高。

    9.發(fā)病24小時內出現(xiàn)高熱者,多數(shù)可死亡。

    三、恢復時注意事項

    1.預防再出血。重要的是預防血壓過高,情緒要穩(wěn)定,大便常通順,飲食、生活要規(guī)律。

    2.功能鍛煉。意識清醒后,癱瘓的肢體即應開始活動,越早效果越好。失語者,應早做語音練習。針灸、導引效果理想。

    3.藥物治療。胞二磷膽堿每支200mg(2ml),靜脈注射,成人1日200~600mg,每次200mg,5~10日為一療程,能改善腦組織代謝,促進大腦功能恢復。尼莫地平每日3次,每次1片口服,此藥優(yōu)先作用于腦部的小血管,調節(jié)血管張力,影響腦介質平衡,改善腦出血、記憶障礙和情緒不定等,但對肝腎功能損傷、低血壓者和妊娠哺乳期忌用。還可口服腦、復康等。

    4.大面積腦血栓所致腦梗塞引起廣泛而嚴重的腦水腫,而后引發(fā)腦疝者預后不良。

    5.未合并嚴重腦水腫者,早期神經功能即有改善。肢體尚保存一定隨意運動能力者,恢復可能性大,預后較好。

    6.弛緩性癱瘓60天內無隨意運動乾,恢復可能性不大。

    7.感覺障礙突出者恢復差。

    8.70歲以上首次發(fā)病者死亡率接近50%,多遺留不同程度后遺癥。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張宗祥
  • (公元 1578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余幅,闡發(fā)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地、形態(tài)、采集、炮制 、方劑配伍等,并載附方 10000 余。 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 字的全譯本或節(jié)譯本。

    學術價值:

    集我國16世紀之前藥學成就之大成。被國外學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作者:
  • 作者:
    李時珍
  • 作者:
    趙學敏
  • 作者:
    葉桂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隱居)注。七卷。原書己佚,內容尚散見于《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農本草經》基礎上進行整理, 又增藥 365 種, 分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類。

    學術價值:

    首創(chuàng)用自然屬性分類方法。確立綜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
  • 作者:
    陳嘉謨
  •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載藥物 460 種,闡發(fā)藥性較詳盡,并指出用藥要結合年齡老少、體質強弱、疾病新久等,對辨認藥物的真?zhèn)蝺?yōu)劣亦有詳細闡述。

    作者:
    寇宗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