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易讀》 蒲黃百七十七

    作者: 汪讱庵

    甘,平,無毒。手足厥陰藥也。生用性滑,行血消瘀,通經(jīng)脈而利小便,祛心腹膀胱寒熱諸邪,療打撲損傷瘡癤諸腫。炒黑性澀,止一切吐衄崩帶,便血痢血。煎止泄精。

    處處有之,以泰州者為良。初生嫩葉出水時(shí)紅白色。至夏抽莖于叢葉中,花抱莖端如槌,俗名蒲棒是也,蒲棒即花中蕊屑也。

    心腹血?dú)馔?,同靈脂末服。(驗(yàn)方第一。)

    舌脹滿口,為末摻之。又同干姜末摻之。(第二。)

    重舌生瘡,以末敷之。(第三。)

    衄血,同青黛新水下。(第四。)

    吐血唾血,二兩,每涼水下三錢。(第五。)

    吐血不已,為末,生地湯下。(第六。)

    小便血。同上。(第七。)

    金瘡出血,常服之。(第八。)

    胎動(dòng)欲產(chǎn),井華水下。脈散者,急加參。(第九。)

    胞衣不下。同上。(第十。)

    產(chǎn)后血瘀,水煎三兩。(十一。)

    兒枕血瘕米湯下。(十二。)

    產(chǎn)后煩悶,東流水下。(十三。)

    墜傷撲損內(nèi)瘀,酒下。(十四。)

    陰處濕癢,為末敷之,四度良。(十五。)

    耳出膿,摻之。(十六。)

    耳中出血,炒黑摻之。(十七。)

    口耳大血,急以帛縛兩乳,同阿膠、生地煎服。(十八。)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