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先以兩足盤坐,雙手齊向頭頂托天,隨放下,疊在腹前。叩齒三十六,漱舌下泉,以津滿為度,咽下。神氣安閑,出入息微微,于非心非口間,持一“靜”字,將靜暗念數(shù)千遍,換一“忘”字,暗念比靜字加倍,又換一“空”字,暗念比忘字又加倍。
自覺氣轉(zhuǎn)三車,不可遏抑,其動蕩形狀各出不窮,此亦坐功最捷最簡法。又有語予者云,系“靜”、“忘”、“滅”三字,及質(zhì)之陳白也,乃知“空”字為妙。此。法即仙家皈依禪定時候也,蓋于鬧熱場中,討出靜中消息,然知有靜非靜也,貴能忘,至忘到神化地位矣;有忘便有不忘時,不若一切皆空,空中無所不變、無所不化,是為大乘。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nèi)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nèi)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先以兩足盤坐,雙手齊向頭頂托天,隨放下,疊在腹前。叩齒三十六,漱舌下泉,以津滿為度,咽下。神氣安閑,出入息微微,于非心非口間,持一“靜”字,將靜暗念數(shù)千遍,換一“忘”字,暗念比靜字加倍,又換一“空”字,暗念比忘字又加倍。
自覺氣轉(zhuǎn)三車,不可遏抑,其動蕩形狀各出不窮,此亦坐功最捷最簡法。又有語予者云,系“靜”、“忘”、“滅”三字,及質(zhì)之陳白也,乃知“空”字為妙。此。法即仙家皈依禪定時候也,蓋于鬧熱場中,討出靜中消息,然知有靜非靜也,貴能忘,至忘到神化地位矣;有忘便有不忘時,不若一切皆空,空中無所不變、無所不化,是為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