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咳嗽是因感受外邪或臟腑功能失調(diào),影響肺的正常肅降功能所致。
風寒咳嗽咳嗽,痰色白稀薄,鼻塞,流清涕,喉癢,惡寒無汗,微發(fā)熱。治以散寒宣肺。
(一)
處方:麻黃3克,杏仁4.5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二)
處方:紫蘇5克,杏仁5克,生姜5克,紅糖5克。
用法:將紫蘇與杏仁搗爛如泥,與生姜共煎,取汁去渣,調(diào)入紅糖再煮片刻,令其溶化,每日分2~3次飲用。
(三)
處方:蔥白5莖,淡豆豉5克,陳皮3克,紅糖適量。
用法:水煎取汁,調(diào)入紅糖,每日分2~3次服用。
(四)
處方:生姜10克,飴糖30克。
用法:將生姜洗凈切絲,放入瓷杯內(nèi),以沸水沖泡,蓋上前溫浸5分鐘,再調(diào)入飴糖,頻頻代茶飲。每日1劑,連服3~5劑。
(五)
處方:蘿卜1個,白胡椒5粒,生姜10克,桔皮(陳皮)3克,冰糖30克。
用法:將蘿卜洗凈切片,放入胡椒、生姜、桔皮一起煮湯,然后加入冰糖,吃蘿卜喝湯,每日1劑,連服3~4天。
(六)
處方:蘿卜汁一酒盅,飴糖9克,生姜汁3滴。
用法:混勻,燉溫服。
(七)
處方:白蘿卜5片,生姜3片,大棗3個。
用法:水煎去渣,加蜂蜜30克,煮沸,徐徐飲完。
(八)
處方:黃瓜根10克,白蘿卜子3克,荊芥穗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九)
處方:蘇葉6克,香附6克,紫菀6克,百部6克,鮮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
(十)
處方:白米30克,蘇葉6克。
用法:白米煮粥,臨熟時加蘇葉,溫服。
風熱咳嗽咳嗽不爽,痰黃粘稠,口渴咽痛,伴有發(fā)熱,惡風頭痛。治以疏風肅肺。
處方:桑葉6克,菊花6克,杏仁4.5克,白沙糖適量。
用法:水煎前三藥取汁,再調(diào)入白砂糖代茶飲。
處方:桑葉5克,杏仁4克,生石膏10克,甘草1克。
處方:排風藤、銀花各10克,水竹茹6克,兔耳風、化痰清、豬鬃草各12克,清明菜15克。
處方:三匹風、五匹風、肺經(jīng)草各12克,桑葉、菊花各6克,枇杷葉10克,茅根、蘆根各15克,甘草2克。
處方:一枝黃花12克,大薊6克,桔梗2克,枇杷葉10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加適量水煎煮,瀝去殘渣飲服,每日3次.
處方:棉花根9克,魚腥草15克,冬瓜仁9克,桑根皮6克,薄荷3克。
用法:取上述藥物加水煎煮,瀝去殘渣,分2~3次服。
處方:雪梨1個,川貝3克,桔梗3克,白菊花3克,冰糖20克。
用法:將梨洗凈切片,與諸藥一起,水煎服,分2次服完,每日1劑,連服4~5劑。
燥熱咳嗽干咳無痰,或痰少不易咳出,鼻唇干燥,咽干喉癢,或有身熱惡風。治宜清肺化痰。
處方:米湯200毫升,川貝3克,冰糖20克。
用法:將川貝研成細末,與冰糖放入米湯中調(diào)化,置鍋中隔水蒸煮15分鐘。每日1劑,候溫,1次服完,連服3~5天.
處方:吉祥草、麥冬草、清明菜各15克,枇杷葉、巖白菜各10克,甜杏6克,桔梗5克,甘草3克。
處方:甘草6克,豬膽汁1個。
用法:甘草水煎去渣后,將豬膽汁沖服二分之一,連服2次.
處方:石膏9克,杏仁3克,枇杷葉1片,雪梨1個,蜂蜜15克。
用法:將杏仁研成泥,枇杷葉布包與石膏同煎取汁,去渣,雪梨搗爛絞取汁,兌入藥汁中,共取約1小碗,然后分2~3次沖入蜂蜜飲用。
處方:鴨梨3個,大米50克。
用法:將鴨梨洗凈,加水適量煎煮半小時,撈去梨渣不用,再加入米粥,趁熱食用。
處方:沙參9克,川貝3克,百合9克。
處方:鮮百合20克,蜂蜜10克。
用法:蒸熟,分4次服,每日1劑。
痰熱咳嗽咳嗽痰多,黃稠難咯,咽干口渴,發(fā)熱面赤,大便干結,小便短赤。治當清肺化痰。
處方:金錢草12克,蘿卜子6克,紫蘇子10克,白芥子12克。
用法:將藥物研成細末,調(diào)拌凡士林或蛋清,外敷貼涌泉、中脘、背心處。
處方:貝母6克,鮮竹瀝30克,粳米30克。
用法:貝母研末。煮粳米粥將成時加入貝母、竹瀝,再稍煮即成,溫服。
本方適用于小兒慢性咳嗽。
處方:荸薺200克,海蜇皮(漂洗)100克。
用法:水燉,每日分2~3次服。
處方:冬瓜子15克,紅糖適量。
痰濕咳嗽咳嗽痰多,色白,胸滿納少,神倦肢乏。治以化痰燥濕。
處方:陳皮3克,清半夏3克,茯苓9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處方:半夏4.5克,陳皮4.5克,蒼術4.5克,厚樸3克,甘草1.5克。
痰飲咳嗽咳嗽日久,反復發(fā)作,痰白清稀,胸脅滿悶,四肢欠溫。治宜溫陽化飲。
處方:干姜3克,茯苓9克,桂枝1.5克,粳米50克。
用法:先煎前三藥去渣取汁,再與粳米同煮成粥,調(diào)紅糖適量,稍煮片刻令溶化,每日分2次服。
處方:當歸、生姜各9克,山藥30克,羊肉60克。
用法:水煮肉爛熟,加食鹽調(diào)味,吃肉喝湯,每日1次,連服5~7天。
處方:生姜6克,南杏仁9克,核桃肉15克,冰糖適量。
用法:前三藥搗爛,入冰糖加水燉服,每日1次。
氣虛咳嗽咳嗽無力,痰白清稀,氣短懶言,面色白。治以健脾益氣,止咳化痰。
處方:黃芪10克,粳米30克,茯苓粉10克。
用法:煮粥加白糖適量食用。
處方:人參3克(或黨參10克),炙甘草3克,陳皮3克,粳米30克。
用法:水煎前三藥,取汁去渣,入粳米煮成粥,調(diào)白糖適量溫服。
處方:蓮子30克,豆腐150克。
用法:水煎20分鐘,喝湯,吃蓮子及豆腐,每日1次。
處方:白人參4克,陳皮5克,蘇葉3克,沙糖10克。
用法:水煎代茶。
處方:蓮子、百合各15克,豬瘦肉90克。
用法:水加煲熟,調(diào)味后食用。
陰虛燥咳干咳無痰,痰少而粘,口渴咽干,手足心熱,痰中帶血,潮熱盜汗。治宜養(yǎng)陰潤肺止咳。
處方:雪梨1個,荸薺6只,蜂蜜20毫升。
用法:將雪梨削去薄皮,荸薺洗凈除去外皮,共搗爛榨取原汁,沖入蜂蜜調(diào)勻,置鍋中隔水蒸熟。每日1劑,隨意服食,療程不限。
本方適用于內(nèi)傷咳嗽。
處方:蜂蜜12克,姜汁2克,白蘿卜汁250克,梨汁250克,人乳1杯。
本方適用于陰虛久咳,兼有稠痰者。
用法:共熬成膏,早晚各服1匙。
說明:服此膏忌食蔥子。
處方:落花生30克,冰糖15克。
用法:花生連殼敲碎,放入罐內(nèi),于水中煮之,去渣濃縮,加冰糖,糖化即成。每服1匙,早晚各1次。
本方適用于陰虛久咳。
處方:生梨汁30克,生姜汁5克。
用法:每日服1~2次。
處方:地骨皮30克,蜂蜜15克。
用法:地骨皮煎30分鐘,沖蜂蜜服。
處方:百合5克,冬花5克,麥冬8克。
《醫(yī)學入門》(公元 1624 年)明.李榳著。八卷。內(nèi)容為臟腑圖,明以前醫(yī)家簡介,經(jīng)絡、臟腑、診斷、針灸、本草、外感、內(nèi)傷、雜病、婦幼、外科、用藥賦、古方歌括、急救、怪病、治 法、習醫(yī)規(guī)格等。
《醫(yī)學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國彭(鐘齡)著。五卷??偨Y了辨證施治的八綱、八法、因證立方,條分縷析,多為臨床心得之語。末附《外科十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咳嗽是因感受外邪或臟腑功能失調(diào),影響肺的正常肅降功能所致。
風寒咳嗽咳嗽,痰色白稀薄,鼻塞,流清涕,喉癢,惡寒無汗,微發(fā)熱。治以散寒宣肺。
(一)
處方:麻黃3克,杏仁4.5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二)
處方:紫蘇5克,杏仁5克,生姜5克,紅糖5克。
用法:將紫蘇與杏仁搗爛如泥,與生姜共煎,取汁去渣,調(diào)入紅糖再煮片刻,令其溶化,每日分2~3次飲用。
(三)
處方:蔥白5莖,淡豆豉5克,陳皮3克,紅糖適量。
用法:水煎取汁,調(diào)入紅糖,每日分2~3次服用。
(四)
處方:生姜10克,飴糖30克。
用法:將生姜洗凈切絲,放入瓷杯內(nèi),以沸水沖泡,蓋上前溫浸5分鐘,再調(diào)入飴糖,頻頻代茶飲。每日1劑,連服3~5劑。
(五)
處方:蘿卜1個,白胡椒5粒,生姜10克,桔皮(陳皮)3克,冰糖30克。
用法:將蘿卜洗凈切片,放入胡椒、生姜、桔皮一起煮湯,然后加入冰糖,吃蘿卜喝湯,每日1劑,連服3~4天。
(六)
處方:蘿卜汁一酒盅,飴糖9克,生姜汁3滴。
用法:混勻,燉溫服。
(七)
處方:白蘿卜5片,生姜3片,大棗3個。
用法:水煎去渣,加蜂蜜30克,煮沸,徐徐飲完。
(八)
處方:黃瓜根10克,白蘿卜子3克,荊芥穗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九)
處方:蘇葉6克,香附6克,紫菀6克,百部6克,鮮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
(十)
處方:白米30克,蘇葉6克。
用法:白米煮粥,臨熟時加蘇葉,溫服。
風熱咳嗽咳嗽不爽,痰黃粘稠,口渴咽痛,伴有發(fā)熱,惡風頭痛。治以疏風肅肺。
(一)
處方:桑葉6克,菊花6克,杏仁4.5克,白沙糖適量。
用法:水煎前三藥取汁,再調(diào)入白砂糖代茶飲。
(二)
處方:桑葉5克,杏仁4克,生石膏10克,甘草1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三)
處方:排風藤、銀花各10克,水竹茹6克,兔耳風、化痰清、豬鬃草各12克,清明菜15克。
用法:水煎服。
(四)
處方:三匹風、五匹風、肺經(jīng)草各12克,桑葉、菊花各6克,枇杷葉10克,茅根、蘆根各15克,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
(五)
處方:一枝黃花12克,大薊6克,桔梗2克,枇杷葉10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加適量水煎煮,瀝去殘渣飲服,每日3次.
(六)
處方:棉花根9克,魚腥草15克,冬瓜仁9克,桑根皮6克,薄荷3克。
用法:取上述藥物加水煎煮,瀝去殘渣,分2~3次服。
(七)
處方:雪梨1個,川貝3克,桔梗3克,白菊花3克,冰糖20克。
用法:將梨洗凈切片,與諸藥一起,水煎服,分2次服完,每日1劑,連服4~5劑。
燥熱咳嗽干咳無痰,或痰少不易咳出,鼻唇干燥,咽干喉癢,或有身熱惡風。治宜清肺化痰。
(一)
處方:米湯200毫升,川貝3克,冰糖20克。
用法:將川貝研成細末,與冰糖放入米湯中調(diào)化,置鍋中隔水蒸煮15分鐘。每日1劑,候溫,1次服完,連服3~5天.
(二)
處方:吉祥草、麥冬草、清明菜各15克,枇杷葉、巖白菜各10克,甜杏6克,桔梗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三)
處方:甘草6克,豬膽汁1個。
用法:甘草水煎去渣后,將豬膽汁沖服二分之一,連服2次.
(四)
處方:石膏9克,杏仁3克,枇杷葉1片,雪梨1個,蜂蜜15克。
用法:將杏仁研成泥,枇杷葉布包與石膏同煎取汁,去渣,雪梨搗爛絞取汁,兌入藥汁中,共取約1小碗,然后分2~3次沖入蜂蜜飲用。
(五)
處方:鴨梨3個,大米50克。
用法:將鴨梨洗凈,加水適量煎煮半小時,撈去梨渣不用,再加入米粥,趁熱食用。
(六)
處方:沙參9克,川貝3克,百合9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七)
處方:鮮百合20克,蜂蜜10克。
用法:蒸熟,分4次服,每日1劑。
痰熱咳嗽咳嗽痰多,黃稠難咯,咽干口渴,發(fā)熱面赤,大便干結,小便短赤。治當清肺化痰。
(一)
處方:金錢草12克,蘿卜子6克,紫蘇子10克,白芥子12克。
用法:將藥物研成細末,調(diào)拌凡士林或蛋清,外敷貼涌泉、中脘、背心處。
(二)
處方:貝母6克,鮮竹瀝30克,粳米30克。
用法:貝母研末。煮粳米粥將成時加入貝母、竹瀝,再稍煮即成,溫服。
本方適用于小兒慢性咳嗽。
(三)
處方:荸薺200克,海蜇皮(漂洗)100克。
用法:水燉,每日分2~3次服。
(四)
處方:冬瓜子15克,紅糖適量。
痰濕咳嗽咳嗽痰多,色白,胸滿納少,神倦肢乏。治以化痰燥濕。
(一)
處方:陳皮3克,清半夏3克,茯苓9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二)
處方:半夏4.5克,陳皮4.5克,蒼術4.5克,厚樸3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
痰飲咳嗽咳嗽日久,反復發(fā)作,痰白清稀,胸脅滿悶,四肢欠溫。治宜溫陽化飲。
(一)
處方:干姜3克,茯苓9克,桂枝1.5克,粳米50克。
用法:先煎前三藥去渣取汁,再與粳米同煮成粥,調(diào)紅糖適量,稍煮片刻令溶化,每日分2次服。
(二)
處方:當歸、生姜各9克,山藥30克,羊肉60克。
用法:水煮肉爛熟,加食鹽調(diào)味,吃肉喝湯,每日1次,連服5~7天。
(三)
處方:生姜6克,南杏仁9克,核桃肉15克,冰糖適量。
用法:前三藥搗爛,入冰糖加水燉服,每日1次。
氣虛咳嗽咳嗽無力,痰白清稀,氣短懶言,面色白。治以健脾益氣,止咳化痰。
(一)
處方:黃芪10克,粳米30克,茯苓粉10克。
用法:煮粥加白糖適量食用。
(二)
處方:人參3克(或黨參10克),炙甘草3克,陳皮3克,粳米30克。
用法:水煎前三藥,取汁去渣,入粳米煮成粥,調(diào)白糖適量溫服。
(三)
處方:蓮子30克,豆腐150克。
用法:水煎20分鐘,喝湯,吃蓮子及豆腐,每日1次。
(四)
處方:白人參4克,陳皮5克,蘇葉3克,沙糖10克。
用法:水煎代茶。
(五)
處方:蓮子、百合各15克,豬瘦肉90克。
用法:水加煲熟,調(diào)味后食用。
陰虛燥咳干咳無痰,痰少而粘,口渴咽干,手足心熱,痰中帶血,潮熱盜汗。治宜養(yǎng)陰潤肺止咳。
(一)
處方:雪梨1個,荸薺6只,蜂蜜20毫升。
用法:將雪梨削去薄皮,荸薺洗凈除去外皮,共搗爛榨取原汁,沖入蜂蜜調(diào)勻,置鍋中隔水蒸熟。每日1劑,隨意服食,療程不限。
本方適用于內(nèi)傷咳嗽。
(二)
處方:蜂蜜12克,姜汁2克,白蘿卜汁250克,梨汁250克,人乳1杯。
本方適用于陰虛久咳,兼有稠痰者。
用法:共熬成膏,早晚各服1匙。
說明:服此膏忌食蔥子。
(三)
處方:落花生30克,冰糖15克。
用法:花生連殼敲碎,放入罐內(nèi),于水中煮之,去渣濃縮,加冰糖,糖化即成。每服1匙,早晚各1次。
本方適用于陰虛久咳。
(四)
處方:生梨汁30克,生姜汁5克。
用法:每日服1~2次。
(五)
處方:地骨皮30克,蜂蜜15克。
用法:地骨皮煎30分鐘,沖蜂蜜服。
(六)
處方:百合5克,冬花5克,麥冬8克。
用法: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