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胃腸動力檢查手冊》 8.10 肛門直腸測壓

    適應癥

    · 便秘

    · 大便失禁

    · 藥物、手術、或生物反饋治療前的評價

    · 術前、術后評價。

    儀器

    · 測壓導管有:(i)小氣囊肛門直腸測壓導管(距導管遠端1cm有一灌注通道,用于測定直腸內(nèi)壓力。導管上連有三個乳膠氣囊,頂端氣囊用于充盈直腸,另兩個氣囊用于測定肛管壓力);(ii)標準灌注式導管,導管頂端連一氣囊,用于充盈直腸,其上方7cm有4~8個放射狀排列的信道,每兩信道間成45~90°角;(iii)固態(tài)測壓導管,頂端連一氣囊及4個壓力通道,用于充盈直腸檢查;(iv)向量容積檢測導管,距導管頂端5cm處有6~8個放射狀排列的壓力通道,每兩通道間成45/60°角。(圖8.75)

    · 多導記錄定儀(Polygraf)

    ·灌注系統(tǒng)。外接壓力傳感器(用固態(tài)導管時不需要)

    · IBM兼容性計算機

    · 肛門直腸測壓分析軟件

    不同類型肛門直腸測壓導管

    圖8.75不同類型肛門直腸測壓導管。從左到右依次為:小氣囊導管(Marquat);水灌注肛門直腸測壓導管(Zinetics);固態(tài)4維肛門直腸測壓導管;水灌注式向量容積導管(Zinetics)。

    · 用Polygraf進行肛門直腸測壓時,使用其特制導管可同時進行內(nèi)臟刺激器/電子氣壓泵檢測

    · 可同時進行測壓、肌電圖(EMG)及電視監(jiān)視排糞造影,以研究排便動力學

    · 附屬材料:

    (a)潤滑油

    (b)4×4紗布

    (c)手套

    (d)60或100ml空針

    (e)治療中

    (f)三通閥

    (g)便盆。

    術前準備

    ·詳細詢問病史,包括癥狀(便秘,尿或大便失禁,會陰痛或腹痛),過敏史,治療史(肛門手術),骨盆創(chuàng)傷史

    · 簽署同意書(如醫(yī)院有此規(guī)定)

    ·嚴重便秘患者,術前可清潔灌腸,其他患者無需特殊處理

    · 術前排空尿液及糞便

    · 無需麻醉

    ·向患者詳細說明檢查全過程,取得合作,減輕不適

    · 術前按使用手冊校正機器。

    檢查步驟

    肛門直腸測壓主要檢測以下6個指標:

    · 最大自主性收縮壓——反映肛門外括約肌及恥骨直腸肌功能

    · 排便壓力

    · 靜息壓力

    · 直腸擴張引起的肛門內(nèi)括約肌抑制性反射(RAIR)

    ·直腸容量感覺閾值,包括引起感覺的最小容量及最大耐受容量閾值

    · 排便動力

    其他指標:

    · 括約肌長度

    · 肛管容積向量分析。

    具體方法:

    1 患者左側(cè)曲膝臥位。左側(cè)臀部下置一便盆。

    2測壓導管經(jīng)潤滑劑潤滑后經(jīng)肛門插入。不同導管放置位置不同。小氣囊肛門直腸測壓導管以上端氣囊(肛門外括約肌氣囊)剛進入肛管為準(圖8.76)。灌注式或固態(tài)導管則應插入肛門6cm。

    3 檢測前休息2~10分鐘,以便患者適應導管。

    4 以直腸和/或肛管內(nèi)壓做基線進行檢測;這點很重要,因為以后的檢測將以此為根據(jù)。檢測過程中請注意超慢波和自發(fā)性慢波收縮或松弛是否存在,標記出患者移動、體位或交談所導致的誤差。肛門括約肌靜息壓測定,可于檢查開始時或結(jié)束前患者最放松時進行。

    肛門直腸測壓小氣囊導管放置位置

    圖8.76肛門直腸測壓小氣囊導管放置位置。

    用小氣囊導管進行肛門直腸測壓方法

    1 最大自主性收縮壓

    囑患者用力收縮肛門(屏大便動作)10~20秒。正常情況下肛門外括約肌應可收縮并持續(xù)至少3~5秒,如小于3秒,則為異常。30秒后再重復檢查一次。檢查過程中注意患者腿部移動、轉(zhuǎn)動骨盆及抬高臀部所致誤差。

    2 排便壓力

    囑患者做用力推/縮的排便模擬動作,此時,肛門外括約肌松弛,30秒后重復檢查1~2次。很多實驗室發(fā)現(xiàn),如果患者感到困窘,會導致排便時較難檢測到肛門外括約肌松弛,因此該檢測不是必備的。

    3 靜息壓

    患者完全放松20~30秒時所測到的壓力。

    4 咳嗽時括約肌壓力變化

    如需觀察由于腹壓增高引起的外括約肌反射性收縮,讓患者做1~2次咳嗽,每次間隔20秒以上。

    5 直腸肛門抑制性反射(RAIR)

    該反射又稱為直腸括約肌反射,常由直腸充盈誘發(fā)。檢查時可測出引起直腸內(nèi)括約肌松弛的最小直腸容量。

    按每次增加10ml梯度向直腸氣囊內(nèi)注入氣體或室溫水。3~5秒內(nèi)應注完,然后吸出氣體或水。

    照此法重復注入,每次增加10ml至出現(xiàn)RAIR。正常實驗順序為10、20、30、40、50ml,到50ml應該即足以引出RAIR。但巨直腸患者,可能需要更大容量。

    每次充盈直腸氣囊后,不論有無RAIR或患者有無感覺,均應加以記錄。

    正常情況下直腸充盈50ml時,肛門內(nèi)括約肌就會松弛(壓力下降10~15mmHg)。

    6 直腸容量感覺閾值

    檢測患者直腸牽張的最初感覺容量及最大耐受容量(二者有區(qū)別)。

    5秒鐘內(nèi)向直腸氣囊內(nèi)注入10ml室溫水,20秒后詢問患者有無感覺,及感覺性質(zhì)。

    逐次增加直腸內(nèi)氣囊容積,兩次注水間隔20秒。

    患者對容量刺激的感覺分為4級:0級=無感覺,1級=初始感覺,2級=持續(xù)性感覺,3級=最大耐受感覺。

    用幅射狀灌注式或固態(tài)導管進行肛門直腸測壓

    1用規(guī)則輻射狀灌注式或固態(tài)導管進行肛門直腸測壓時(而不用小氣囊導管),先將導管插入肛門6cm,再用分段外拉法,每次外拉導管1cm(即檢測插入深度為6、5、4、3、2、1cm處的壓力),重復進行上述第一、二、三種方法(肛門括約肌最大自主性收縮壓力,排便壓力及靜息壓力)。

    2肛門括約肌最大自主收縮壓力、排便壓力及靜息壓力檢測完畢,重新將導管插入肛門內(nèi)2~3cm處,繼續(xù)檢測RAIR及直腸對容量刺激的感覺(參見小氣囊肛門直腸測壓導管法第5、6項,第239-40頁)。

    其它指標

    1 括約肌長度

    使用灌注式或固態(tài)導管進行肛門直腸測壓時,可用定點牽拉法,即每分鐘外拉導管0.5~1.0cm檢測;或用自動牽拉裝置按0.5~1.0cm/s速度快速外拉導管。檢測到的高壓區(qū)長度,即為括約肌長度。

    2 肛管向量容積分析(圖8.77)

    肛管向量容積分析,可檢測到肛門括約肌壓力三維立體構象,從而得知肛門括約肌壓力有無缺損及不對稱。檢測時需用專用導管,導管上有6~8個壓力通道,位于同一平面呈放射狀排列,即所謂的「向量容積導管」。

    檢測方法可用定點牽拉法或快速牽拉法(使用自動牽拉裝置)。

    3 排便動力檢測

    檢測方法如下:

    ·評價肛門內(nèi)、外括約肌綜合作用所產(chǎn)生的肛門壓力、肌電圖(EMG)、以及排便時腹壓增加影響直腸內(nèi)壓的情形。

    (a)將EMG探頭置于直腸內(nèi),經(jīng)其中央通道插入壓力導管。若使用體表電極檢測EMG,兩個檢測電極應置于外括約肌相應體表,另一電極置于臀部(圖8.78及圖8.79)。

    (b)患者平臥位,檢測時囑患者隨機地做排便和自主收縮動作

    肛管向量容積分析

    圖8.77肛管向量容積分析。

    置入直腸的Dantec EMG探頭

    圖8.78置入直腸的Dantec EMG探頭。

    EMG體表電極放置位置。

    圖8.79EMG體表電極放置位置。

    (c)正常情況下,排便時肛門外括約肌EMG下降,肛管壓力降低(圖8.80)。

    ·檢測排出直腸內(nèi)氣囊的能力,正常情況下,受檢者坐位可忍住直腸內(nèi)水充盈150ml的球囊,然后將其排出。

    · 使用同步數(shù)碼顯影系統(tǒng),可同時顯示排便時EMG、括約肌壓力及排糞造影圖像(圖8.81)。

    一例健康人排便時肛管壓力、直腸內(nèi)壓力及肛門外EMG改變

    圖8.80一例健康人排便時肛管壓力、直腸內(nèi)壓力及肛門外EMG改變。圖示排便時直腸壓力升高,肛管壓力變化不顯著,EMG活動降低。

    同步數(shù)碼顯影系統(tǒng)

    圖8.81同步數(shù)碼顯影系統(tǒng)(同時顯示排糞造影及動力檢查)。

    術后注意事項

    · 拔出導管

    · 取下EMG電極、使用過的EMG探頭或體表電極

    · 患者更衣后離開檢查室

    · 患者恢復日常生活

    · 記錄檢查中所見

    · 回顧檢查資料,如果需要,書寫報告并打印

    ·根據(jù)導管使用手冊和醫(yī)院規(guī)定,清潔、消毒檢測導管。

    資料分析

    正常RAIR如圖8.82所示。

    直腸氣囊充盈引出的正常RAIR

    圖8.82直腸氣囊充盈引出的正常RAIR(引自Smith LE所著Practical Guide to Anorectal Testing, 已獲WaverlyInternational許可)。

    肛門直腸測壓異常所見(圖8.83和圖8.84)

    糖尿病

    · 直腸敏感性降低

    · 自發(fā)性肛門括約肌松弛增加。

    肛門直腸測壓異常所見

    (a)

    肛門直腸測壓異常所見

    (b)

    圖8.83肛門直腸測壓顯示排便時直腸肛管的壓力變化及肛門外括約肌的EMG活動:(a)正

    常人,(b)盆底痙攣綜合征患者。圖示(b)排便時肛管壓力及肛門外括約肌EMG的矛盾性增加。

    老年性便秘

    · 肛管靜息壓力降低。

    · 最大收縮壓力下降。

    臨床檢測方法

    肛門直腸測壓報告

    患者姓名: 示范患者

    病案號#: 123 45 6789

    指導大夫: Michaels,J 大夫: Jones,D

    檢測日期: 1996-04-16 助手:

    資料分析及檢查方法

    檢測導管為頂部帶氣囊的灌注式測壓導管,氣囊下方7cm處有4個輻射狀壓力通道(開口于同一平面各呈90o角)。檢測時將導管測壓通道插入肛門內(nèi)6cm,每次賂外牽拉1cm,分別檢測靜息壓及最大收縮壓力,可利用導管頂端氣囊檢查直腸對容量的感覺。

    直腸感覺閾值

    正常值初始感覺:30ml10~30初始排便沖動50ml容量:70ml100~300

    直腸順應性分析

    單位:ml/mmHg

    正常值初始感覺至最大耐受容易:3.92~6

    肛門壓力分析

    單位:壓力/振幅:mmHg-速率:mmHg/秒

    靜息壓

    導管深度右側(cè)前壁左側(cè)后壁HPZ65.211.812.47.054.911.412.96.8422.830.832.435.1328.613.619.929.3222.314.714.19.519.270.650.218.2×

    收縮時壓力增加值

    導管深度右側(cè)前壁左側(cè)后壁HPZ60.00.022.718.1535.741.447.425.4420.223.349.331.2393.681.649.344.3×262.192.555.842.7×152.486.5149.891.6×靜息正常值收縮時正常值合計HPZ長度(cm)12.5~3.534HPZ平均壓力37.140~7075.290.5HPZ最大壓力70.6149.830~110163.6肛門口至最大壓力區(qū)長度(cm)111

    肛門直腸抑制性反射(RAIR)

    注水30ml時測壓通道距肛門口3.0cm中,檢測到RAIR。

    最大自主性收縮

    最高收縮幅度:57.1

    高壓區(qū)開始下降時幅度:50.0

    降至50%持續(xù)時間(秒):4.3

    疲勞率1.4

    肛門直腸測壓異常所見

    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W-version 1.11 Anorectal Manometry-version 1.0

    Copyright:1995-96,Synectics Medical AB Michaels,J.123 456789

    圖8.84單頁肛門直腸測壓報告(Synectics PW肛門直腸測壓分析軟件)。

    盆底痙攣綜合征(圖8.83)

    · 排便時,肛門外括約肌和/或恥骨直腸肌矛盾性收縮

    · 引起排便的直腸容量閾值不正常增高。

    值得一提的是,正常人情緒緊張時亦可出現(xiàn)盆底痙攣綜合征。

    大便失禁

    多種原因均可致大便失禁(參見5.4)。肛門直腸測壓可見如下異常表現(xiàn):

    · 靜息壓力降低

    · 最大收縮壓力下降

    · 直腸最大耐受容量減小

    · 較小直腸容積即可引出RAIR

    ·直腸受牽張或腹壓增加(咳嗽)時,肛門外括約肌反射性收縮消失

    · 肛管反應性降低。

    單頁肛門直腸測壓報告請見圖8.84。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