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1.肛門周圍皮膚有無增厚、紅腫、血性、膿性分泌物、皮疹及瘺管等。
2.有無外痔及脫出的內痔(紫紅色柔軟腫塊),并記錄其部位,(記錄方法按時針面,尾骨端十二點。
3. 有無肛門皸裂(肛門粘膜狹長裂傷)。
4.有無直腸脫垂,檢查時囑病人取蹲位,用力屏氣做排便動作,如在肛門外看到紫紅突出物,即為直腸部分脫垂(直腸粘膜脫垂)或直腸完全脫垂(直腸壁全層脫垂)
《串雅內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趙學敏(恕軒)撰。四卷。為趙氏記錄整理著名“鈴醫(yī)”(走方醫(yī))宗柏云的學術經驗,并為之增刪而成。書中記載多種治法及有效方劑,要求做到簡、驗、便、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1.肛門周圍皮膚有無增厚、紅腫、血性、膿性分泌物、皮疹及瘺管等。
2.有無外痔及脫出的內痔(紫紅色柔軟腫塊),并記錄其部位,(記錄方法按時針面,尾骨端十二點。
3. 有無肛門皸裂(肛門粘膜狹長裂傷)。
4.有無直腸脫垂,檢查時囑病人取蹲位,用力屏氣做排便動作,如在肛門外看到紫紅突出物,即為直腸部分脫垂(直腸粘膜脫垂)或直腸完全脫垂(直腸壁全層脫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