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shù)及生平經(jīng)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素問》曰∶治病必求其本。蓋不知其本,舉手便誤,后雖有錦繡心思,皆鞭長莫及矣。治痘明家,古來不下數(shù)十,可稱盡善,不比溫病毫無把握,尚俟愚陋之鄙論也。但古人治法良多,而議病究未透徹來路,皆由不明六氣為病,與溫病之源。故論痘發(fā)之源者,只及其半,謂痘證為先天胎毒,由肝腎而脾胃而心肺,是矣??偽醋h及發(fā)于子午卯酉之年,而他年罕發(fā)者何故。蓋子午者,君火司天;卯酉者,君火在泉;人身之司君火者,少陰也。少陰有兩臟,心與腎也。先天之毒,藏于腎臟,腎者,坎也,有二陰以戀一陽,又以太陽寒水為腑,故不發(fā)也,必待君火之年,與人身君火之氣相搏,激而后發(fā)也。故北口外寒水凝結(jié)之所,永不發(fā)痘。蓋人生之胎毒如火藥,歲氣之君火如火線,非此引之不發(fā)。以是知痘證與溫病之發(fā)同一類也。
試觀《六元正紀》所載溫厲大行,民病溫厲之處,皆君相兩火加臨之候,未有寒水濕土加臨而病溫者,亦可知愚之非臆說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