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精泄后尿血。陰傷氣失宣化耳。
琥珀屑細(xì)生地黃粗木通甘草梢大黑豆皮淡竹葉時病傷陰。陽浮不潛。神識時清時昏。脈來弦數(shù)。宜益陰和陽。
生地丹參茯神飛金犀角赤麥冬燈珠廉珠心腎不交。心悸內(nèi)怯。陽痿不舉。
淮小麥棗仁遠(yuǎn)志柏仁龍齒建蓮濕阻身痛。
臺術(shù)粗桂枝薏苡仁茯苓晚蠶砂木防己四旬有二。須鬢頒白。未老先衰之象。良由陽氣式微。是以痰飲泛溢。仲景謂治痰飲以溫藥撤之。蓋以陽微陰干耳。早服金匱腎氣丸。去桂膝加沉香萆。晚用外臺茯苓飲。去人參。
瘧止。脾氣未振。知饑少運。噫氣。
生谷芽半曲新會皮宣木瓜茯苓砂仁殼陽浮不潛。寤多寐少。神煩汗泄。
生地茯苓天冬川斛牡蠣柏仁中脘脹而高凸。陽痹濕阻使然。
濃樸杏仁橘白茯苓枳實干姜脈不寧靜。陡然失血。陽升擾絡(luò)使然。
藕汁細(xì)生地茯苓牛膝霍石斛伏暑濕成瘧脘悶。
藿梗茯苓半夏濃樸廣皮杏仁飲邪作咳。
茯苓杏仁炙甘草桂枝米仁老生姜氣阻。胸悶脘痛。
枇杷葉枳殼橘紅杏仁桔梗茯苓脘痞嘔惡。吐涎沫。水飲內(nèi)結(jié)。中陽不宣使然。
川連半夏枳實干姜茯苓橘白脈弦。飲逆作咳。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精泄后尿血。陰傷氣失宣化耳。
琥珀屑細(xì)生地黃粗木通甘草梢大黑豆皮淡竹葉時病傷陰。陽浮不潛。神識時清時昏。脈來弦數(shù)。宜益陰和陽。
生地丹參茯神飛金犀角赤麥冬燈珠廉珠心腎不交。心悸內(nèi)怯。陽痿不舉。
淮小麥棗仁遠(yuǎn)志柏仁龍齒建蓮濕阻身痛。
臺術(shù)粗桂枝薏苡仁茯苓晚蠶砂木防己四旬有二。須鬢頒白。未老先衰之象。良由陽氣式微。是以痰飲泛溢。仲景謂治痰飲以溫藥撤之。蓋以陽微陰干耳。早服金匱腎氣丸。去桂膝加沉香萆。晚用外臺茯苓飲。去人參。
瘧止。脾氣未振。知饑少運。噫氣。
生谷芽半曲新會皮宣木瓜茯苓砂仁殼陽浮不潛。寤多寐少。神煩汗泄。
生地茯苓天冬川斛牡蠣柏仁中脘脹而高凸。陽痹濕阻使然。
濃樸杏仁橘白茯苓枳實干姜脈不寧靜。陡然失血。陽升擾絡(luò)使然。
藕汁細(xì)生地茯苓牛膝霍石斛伏暑濕成瘧脘悶。
藿梗茯苓半夏濃樸廣皮杏仁飲邪作咳。
茯苓杏仁炙甘草桂枝米仁老生姜氣阻。胸悶脘痛。
枇杷葉枳殼橘紅杏仁桔梗茯苓脘痞嘔惡。吐涎沫。水飲內(nèi)結(jié)。中陽不宣使然。
川連半夏枳實干姜茯苓橘白脈弦。飲逆作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