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癰疽初作,先以筆管一個,入螞蜞一條,以管口對瘡頭,使蜞吮瘡膿血,其毒即散,加瘡大須換三四條,若吮正穴,蜞必死矣,累試累效。若血不止,以藕節(jié)上泥涂之。若瘡頭未明,以井邊泥涂上,先干處即是。
〖愚按〗癰疽既成,毒血凝聚于外,可用此法吮去固善,但能治其末耳。又當(dāng)審其邪在表里,并元氣虛實而藥之,斯內(nèi)外合一而為萬全也。
《丹溪心法》(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五卷。 分 100 門,包括外感、內(nèi)傷、外證、婦科、幼科等,前有十二 證見證等六篇,后附“丹溪翁傳”。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癰疽初作,先以筆管一個,入螞蜞一條,以管口對瘡頭,使蜞吮瘡膿血,其毒即散,加瘡大須換三四條,若吮正穴,蜞必死矣,累試累效。若血不止,以藕節(jié)上泥涂之。若瘡頭未明,以井邊泥涂上,先干處即是。
〖愚按〗癰疽既成,毒血凝聚于外,可用此法吮去固善,但能治其末耳。又當(dāng)審其邪在表里,并元氣虛實而藥之,斯內(nèi)外合一而為萬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