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醫(yī)貫》(公元 1687 年)明.趙獻可(養(yǎng)葵)著。六卷。發(fā)明《薛立齋醫(y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yī)貫貶》予以批評。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原機啟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維德著。二卷,又附錄一卷。論眼病根源,制方要義,并附方義。附論眼病若干種,也較詳明。
無敵丹桑柴灰汁 茄桿灰汁 礦灰汁(各一斗) 三汁熬調和勻。名三仙膏。亦可點癰疽之稍輕者。再用堿水熬膏一兩。加入后開各藥末。則成全方。每三仙丹五兩。配蟾酥(三錢五分。酒化) 明礬 火硝(各三錢) 牛黃 麝香(各一錢) 冰片 珍珠 硼砂 雄黃 輕粉 乳香(各一錢) 人乳浸銅綠 朱砂(各一錢五分) 各研極細末和勻再碾數千下。將前膏加入攪得極勻。收瓷罐內。罐須小口。以烏金紙塞口。封以黃蠟。勿令一毫泄氣。遇毒取少許。搽其頂。干則以米醋和蜜少許潤之。其血黑色。或毒水爆出。實時松解。切不可著好肉上?;蛴檬w麥面調。若遇疔瘡加鐵銹一分。研如飛塵和入。多搽其正頂。過宿其根爛出。內服紫金錠。若是癰疽。再服蠟礬丸。及托里解毒之劑。此藥癰疽對口。疔瘡發(fā)背。一切無名腫毒。有奪命之功。難以盡述。
惡瘡錠子白砒(一錢) 麝香(五分) 歸尾(五分) 五味(五分) 蟾酥(一錢) 草烏(一錢) 輕粉(二錢) 川烏(一錢) 月石(五分) 血竭(一錢) 全蝎(二只) 硼砂(一錢) 銅綠(五分) 銀朱(五分) 雄黃(五分) 共為極細末。用人乳化蟾酥拌成錠子。如大麥冬樣。一分錠作兩段。治二人。將瘡用針刺破見血。納入藥粒。用紙粘貼。內成膿去藥。洗凈為度。
萬應針頭丸麝香(二錢) 血竭(三錢) 輕粉(三錢) 蟾酥(三錢) 硼砂(三錢) 大梅片(一錢) 金頭赤足蜈蚣(一條) 共為末煉蜜丸。凡一切癰疽。生于胸背。毒大欲死。向其頭上用針撬破去血。以藥一黍米大。放瘡口內。用紙花吐津周遭濕之。貼瘡罨定。頃刻可愈。
化腐紫霞膏輕粉(三錢) 蓖麻仁(三錢研) 血竭(二錢) 巴豆霜(五錢) 金頂砒(五錢) 螺螄肉水(二錢) 潮腦(一錢) 共研勻罐貯。凡發(fā)背已成。瘀肉不腐。及不作膿者。又諸瘡內有膿。外不穿者。俱用此膏。不腐爛者自腐。不潰者自潰。其功甚于烏金膏。及碧霞錠子。臨用以麻油調搽頑硬肉上。以綿紙蓋之。或以膏藥貼之亦可。
元珠膏本鱉子肉(十四個) 斑蝥(八十個) 柳枝(四十九寸) 驢蹄甲片(三錢) 草烏(一錢) 麻油(二兩) 上藥浸油內七日。用文火炸枯去渣。入巴豆仁三個煎至黑。傾于缽內研如泥。加麝香一分。攪勻。入罐內。凡腫瘍將潰。搽之膿從毛孔吸出。已開刀者。用指護送孔內。膿腐立刻能化。
隔皮取膿法驢蹄皮(一兩)。炒為末。砂炒蕎麥面(一兩) 草烏(四錢。刮去皮。研末) 食鹽(五錢) 共研細。水糊作薄餅丸。上炙微黃。再研細。以醋攤白紙上貼患處。其膿水從毛孔而出。蓋以粗紙。摻濕再換。水盡紙燥腫即消?;蚧级旧钸h。刀難直取。并患者懼開刀。候膿熟時。用此法最宜。如不從毛竅出者。其擦藥之處。剩一洞。自為出膿。